近年来,日喀则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及《西藏自治区2025年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部署,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聚焦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科学有序推进干预治理,切实加强外来物种入侵专项防控,坚决守住农业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底线。
农业外来物种常态化监测项目启动后,日喀则市系统推进相关工作。一是组织专业技术团队深入调研,科学编制《常态化监测与防控实施方案》,为现场实施提供系统理论与操作指引;二是整合2023年普查和2024年常态化监测数据,在全市18个县(区)科学布设90处常态化监测点位,覆盖14种重点外来入侵植物,为全面实地调查奠定基础;三是于7月下旬全面启动外业监测调查,目前已顺利完成吉隆、拉孜、谢通门、康马、仲巴、岗巴、定日、萨嘎、昂仁、定结等10个县52个监测点位的现场调查任务。
在推进监测工作的同时,日喀则市同步开展科普宣传,提升公众防控意识。截至目前,已在定日县、拉孜县累计开展6场专题宣传活动,覆盖群众164人次。活动通过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张贴科普海报、现场讲解等形式,系统介绍外来入侵物种识别特征与防控知识,显著增强基层群众参与意识和防控能力。
为落实自治区工作部署,日喀则市积极推进防控示范区建设。目前,定结县已建成草地贪夜蛾与紫茎泽兰综合防控示范区,完成草地贪夜蛾2个点位、15平方米的三梯度精准试验,并在交通要道、果园及荒地布设4处紫茎泽兰防控示范点,初步集成化学防治、生物替代与物理防控等技术措施,同时组织现场培训,累计培训基层科技特派员10余人次。吉隆县已完成紫茎泽兰防控实施方案评审,即将启动试验小区踏勘与综合防控试验,相关技术培训与科普宣传将同步推进。
下一步,日喀则市将围绕常态化监测、技术指导、科普宣教、成果总结与平台建设五大核心任务,持续深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系统开展全域监测调查并动态优化点位布局,同步推进防控技术下沉与科普宣传,完成宣传册编印与图文表一体化成果报告,常态化维护升级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实时更新、成果集成与经验共享,为全市防控体系长效运行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