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点工作

聚焦增强四力 持续提质赋能 以高质量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引领基层治理

发布时间:2025-09-02 作者: 来源:日喀则新闻中心

近年来,日喀则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根本定位,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认真落实全区“一抓两促”工作部署,发挥“珠峰领航”品牌牵引作用,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全面增强党在基层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以高质量党建谱写促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新篇章。

一、
突出政治引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

紧紧抓住政治建设这个“根”和“魂”,聚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压责任、强班子、优队伍,确保党中央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大决策部署一贯到底。压紧政治责任,推动党的领导落地落实市委连续四年召开以“一抓两促”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现场会,连续三年制定“3+1”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重点工作责任清单。市委书记坚持把基层党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牵头谋划“珠峰领航”党建品牌,专门组织召开基层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4次,多次对基层党建工作作出批示,带头包点联系2个村党支部,示范带动县、乡、村三级书记主动认领1862个“书记项目”,有效解决3100余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基层党建工作的问题。结合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全方位全链条了解评估“一抓两促”等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让有为有位、无为无位蔚然成风。突出政治标准,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政治要求,树立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鲜明导向,加强对县乡村领导班子的政治体检、分析研判和动态调整,注重选拔配备政治过硬、本领过硬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不断优化各级班子结构,使其整体功能能够适应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所需。2021年以来,动态调整224名干部充实到县(区)领导班子,从市直机关下派7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选派321名县乡机关优秀年轻干部进入村班子、7200余名市县乡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把落实“四件大事”、推进“一抓两促”等重大任务落实作为检验班子政治功能强不强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一线指挥部”“前沿作战部”的结构更优、整体战斗力更强。强化政治历练,培养锻造骨干力量。着力打造能够扛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时代重任的基层骨干队伍。大力实施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分层分类加强干部专业能力特别是党建工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三农”工作等方面履职本领培养,有计划地组织干部交流任职、跟岗挂职、参与专项工作,推动他们在经风雨、见世面、受历练中加强本领养成。2021年以来,先后组织县处级干部、业务骨干到中央“三部委”挂职锻炼,选派5批149名干部到援藏省市跟岗学习,选派140名市、县乡干部双向挂职,帮助开阔眼界、拓宽视野、更新观念。组织3933名村(社区)主干赴区外挂职轮训、1411名村干部到乡镇跟岗锻炼,818名村(社区)干部通过成人教育实现学历提升,1.1万余名懂发展、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纳入后备干部队伍跟踪培养。

二、
突出凝心铸魂,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

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深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规律性认识,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在新时代思想旗帜的引领下团结一心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紧跟理论创新步伐学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突出抓好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等各类专题培训、集中轮训,2021年以来市级层面举办培训班237期、培训37392人次。健全和落实“四个以学”长效机制,结合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落实领导班子读书班、“第一议题”、专题党课、专题研讨等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农”工作等重要论述,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锤炼忠诚担当品格强党性常态化抓好政治忠诚教育、党性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创新开展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政治三力”教育,首创举办日喀则市农牧民党员“政治三力”示范培训班3期240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日喀则特殊市情、边情、稳情,在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坚决,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基层阵地优势聚人心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抓好面向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打造317个乡村党校(百姓课堂),常态化开展“百名讲师下基层、千名干部上讲台、万名党员进课堂”活动,完成对4.5万余名农牧民党员每人两轮以上培训。发挥驻村工作队优势,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系列宣传宣讲活动11.8万余场次,让各族群众感受到真理的光芒和力量,让“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更加深入人心,推动党的正确主张变为基层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
突出人民至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提高基层治理、促进发展、服务群众等能力,把为群众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办到心坎上,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着力推动富民强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实施消薄扶强三年计划,全市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77个,萨迦县扯休乡整合农资供应、农机服务等资源,创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024年实现收入1288.6万元。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打破传统区域壁垒,推动地域相近、产业发展趋同、资源禀赋相似的党组织成立“联村党委”75个,带动294个村实现创收1.23亿元,促进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构建长期稳定的增收机制,定日县扎西宗乡成立联村党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进做法成功入选全国第七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同时,组织115名农牧、科技等急需紧缺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着力建设善治乡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推动资源下沉、完善服务设施,强化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搭建涵盖党建、综治、民政、应急等各类职能的乡村红色网格2122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4万余名,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个三”工作机制,全市95%以上矛盾纠纷案件实现在网格化解,成诉率同比下降12%,群众满意率达到99.8%。在南木林县试点建立反分裂斗争基层“发言人”体系,培养“发言人”246名,积极发声、敢于斗争,倡树正气正能量。着力打造幸福村居。坚持心系群众倾听民声,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所急,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复、件件有回应”。优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布局,改造升级806个村级“小澡堂”,建成206个“一老一小”日间照料室、1100余个“金穗惠农通”服务站点,推动所有行政村“快递进村”,努力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根据地”、优质服务资源的“供给地”。同时,坚持党建引领实战、党建服务实战,在大战大考中检验“一抓两促”工作实效。面对突如其来的定日6.8级地震灾害,灾区各基层党组织用好平战转换机制,以乡到村、村到组、组到户的三级党建网格为基础,组织2万余名党员下沉一线,组建529支党员突击队、62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全力做好群众安置、灾后重建等工作,做到哪里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

四、
突出党建赋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

准确把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内涵外延,持续放大基层党建综合效应,让“一抓两促”成果更好体现在得人心、聚人才、促发展之中,汇聚起推动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的强大合力。围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把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落细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线,着眼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持续实施村主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三年巩固”行动,基本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村干部占比提升至90.12%,进一步提升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能力。建设139个“石榴籽”红色驿站,积极开展“手拉手”“心连心”“结对子”“一家亲”等民族团结联系活动560余场次,组织党员亮身份、走在前,为过往游客群众提供服务10万余人次,用实际行动搭建民族团结的“连心桥”。围绕促进强边固防,把助力兴边富民落细深化“五共五固”,制定支持国门党建示范带建设若干举措,推动构建以吉隆、里孜、日屋等口岸为重点的国门党建一体化工作格局,党建引领服务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南亚大通道发展工作更加深入。“一次报关、口岸直通”高效通关基本实现,国际陆地港累计通过货物82票,货值7422.53万元,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海外仓转关实现“零”的突破。围绕促进宗教和睦把引领宗教治理落细做实。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寺庙外涉宗教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完成日喀则市佛教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换届。对驻寺5年以上干部建立工作台账,有序开展轮岗交流和提拔使用工作。同时,联合统战、民宗等部门,持续深化“三个意识”教育,组织352名僧尼赴区内外开展国情参学22期,对全市寺庙和在寺僧尼进行全方位政治体检,助力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