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产业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的重要产业,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农牧民生活水平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日喀则牦牛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拥有大量的牦牛养殖户,养殖数量逐年增加。
据了解,我市牦牛产业主要以吉拉金丝牦牛、帕里牦牛、桑桑牦牛为主打品种来带动全市珠峰牦牛产业发展。
其中,亚东县“帕里牦牛”作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在日喀则市乃至全西藏都负有盛名。
早前,牦牛养殖方式主要以传统的家庭或合作社为主,存在管理难度大、效益低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日喀则市于2017年实施了亚东县帕里牦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成立了西藏帕里牦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统一养殖、生产和销售。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牦牛的出栏率,还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平衡,随着养殖模式的创新,牦牛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
截至2024年9月,该公司已累计为当地牧民增收近8000万元,其中牧民分红3897.05万元,发放工资4102.56万元。
西藏帕里牦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员工 多吉
“我今年已经60多岁了,虽然享受低保但也不想一直靠着低保过活,所以加入了公司,在这里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收入,年底还有分红,在分红的基础上工资也会有浮动,我很满足!”
此外,在牦牛产品的品牌建设方面,日喀则市通过“地球第三极”和“如意庄园”等区域公共品牌,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同时市场推广和销售也是牦牛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西藏帕里牦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旦增久美
“公司化运营后,老百姓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公司给老百姓保底,我们通过育养殖牦牛并每年进行销售,来给老百姓分红,前期我们主要以种畜培育和鲜肉销售为主。下一步,为了更好地打造‘帕里牦牛’区域公共品牌,计划将更多附加产品、加工产品,例如把‘帕里牦牛’制作成各种罐头、风干肉、奶制品等进行推广。”
截至9月底,全市各县(区)以帕里牦牛、吉拉金丝牦牛、昂仁县桑桑牦牛为主的牦牛存栏达数量到65.8万头,出栏6万头,牦牛肉产量达0.8万吨,牦牛奶产量2万吨,为畜牧业发展和肉产品供给奠定了基础。
未来,日喀则市将继续加强牦牛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牦牛产业的数字化管理。通过建立牦牛良种繁育体系、推广智能化养殖技术等措施,提高牦牛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