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人物

山东省烟台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李冬:百姓眼中的“民生书记”

发布时间:2016-06-27 作者:王杰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他,在“4·25”地震中,坚守樟木“孤岛”,成为灾区群众的主心骨,被称为“孤岛英雄”。

  他,援藏三年,精心筹划落实“产业援藏”,满怀真情推动“民生援藏”,被百姓称为“民生书记”。

  他,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藏汉一家亲的感人故事,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盛开。

  他,就是山东省烟台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聂拉木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冬。

  坚守“孤岛” 全情投入灾后重建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波及聂拉木县,霎时,山摇地动,房屋崩塌。

  正在中尼边境的樟木镇组织规划工作的李冬,迅速反应过来:“地震了!”他立即站上一辆红色消防车,拿起车载扩音器喊道:“我是县委副书记!大家不要慌,听我指挥……”短短半个小时,在军警地有关领导协助下,选定了8个相对安全地带,紧急疏散、转移4000余名群众。

  地震使樟木成为一座“孤岛”,可李冬没有被困难吓倒。震后一个多小时,李冬立即安排樟木镇内干部搜集所有帐篷、塑料棚布、蜡烛、发电机、饮用水、食品等物资,在不足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建起10个临时安置点、搭建起80多顶帐篷;当晚8时左右在各个安置点建立了热水供应处,为群众发放方便面、面包、矿泉水等食物,到4月27日下午,多数安置点已经供上了电和水。

  5个昼夜,这是樟木镇与外界失去联络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李冬几乎没有合过眼,争分夺秒带领干部群众展开生命救援、群众安置、物资供给、卫生防疫、紧急疏散等工作,使樟木在余震不断、四周塌方的情况下没有增加新的伤亡,最大限度保护了6000多名群众的安全,并配合上级领导圆满完成了樟木镇群众安全大转 移。

  群众撤离了,安全了,可李冬却顾不上休息。在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全区启动灾后重建工作,李冬又围绕群众生产生活自救工作深入各乡镇开展调研,协助县委县政府做好民房、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

  此外,李冬全身心投入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推进山东援藏中心组和烟台分组统筹6050万元的齐鲁新村灾后重建项目;积极沟通协调,向区、市争取到投资4390万元的充堆至普洛公路项目,拓展县城的发展空间,带动神鹰雪山、充堆冰川、酸奶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为聂拉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施“产业援藏” 情系百姓民生 

  危难时刻勇于担当,平时更需要奋发有为。

  自2013年6月进藏以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李冬同援藏工作组一起提出了“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的援藏思路。“我们就是要依托产业开发,让老百姓富起来。”李冬向记者说。

  3年来,本着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思路,李冬与烟台援藏同事一起真抓实干,不贪大求全,根据县里的实际需求,规划实施了19个工程类项目,援藏投资9118万元,整合带动其他投资2.5亿元。此外,他们还为县里争取到国家资金2300万元,引进社会资金1900万元。

  李冬具体牵头实施投资1860万元的县城“两路一公园”建设项目已全面竣工验收,完善了城市功能,也为百姓提供休闲乐园;他主抓的援藏项目——烟台与西藏本地企业共同投资成立的雪域露珠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已经投产,来自世界最高峰的地下自涌天然泉水即将走向世界。

  在西藏,改善民生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而能否把这件大事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用情。李冬和同事们整合援藏资金和内地资源,投入1.08亿元,规划实施了涵盖5个方面、24个民生项目的“高原梦·山海情”援藏惠民公益行动。

  同时,开展“四个一百”困难群众帮扶、3批次“万里送温暖”救灾救济、120对“一帮一”结对助学、设立“烟台奖学金”、为50名孩子圆新学年梦想、3次巡回义诊、组建县民间艺术团、配备26辆警务用车、开建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启动3个小城镇和“两路一公园”建设、发展温泉、矿泉水2个富民产业、扶持8个农村合作社、开展3批次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培训等17项工作已经启动实施,累计投入资金2050万元。

  行走在聂拉木县的乡村城镇,谈起李冬,群众都亲切称呼他为“民生书记”。得到过李冬帮助的拉巴桑姆说:“感谢共产党给我们派来了李冬书记,他就是我们心中的活菩萨。”

  加强两地交流 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在聂拉木县,还流传着李冬与他的司机普布扎西藏汉一家亲的动人故事。

  自2013年6月进藏以来,为了聂拉木县的发展,李冬从不知休息为何物,白天黑夜地忙碌在工作中,看着李冬日渐消瘦的脸额,普布扎西感动不已,只能通过认真开车,来表达对李冬的感激之情。“4·25”地震中,普布扎西担心李冬的安危,不顾安置棚中的妻儿,毅然陪同指挥救灾的他四处奔波。一次,在涉险爬山实 地勘察山体受损情况时,突然发生余震,山体巨石滚落,两人都差点丢掉性命。像这样的事还有不少。

  “民族团结就是生命线。”李冬时时刻刻把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记在心里。他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日常工作和多个援藏项目的落实过程中,李冬始终以孔繁森等模范人物为榜样,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3年来,他深入农牧区走访调研100余次,协调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00多件,个人出资帮扶贫困户2户、贫困党员和贫困学生20多人,不仅拉近与群众“身”的距离,更拉近与群众 “心”的距离。

  不仅同农牧民群众是亲如一家,李冬和全县干部职工也是如兄弟姐妹一般。李冬主要分管宣传部、政府办、住建局等部门,进藏3年来,李冬注重把内地的成熟经验和聂拉木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大力推动体制创新、理念创新、工作创新,使机关干部精神面貌和工作能力取得极大改善;3年间,他共争取上级廉租房投资615万元,公租房投资1060万元,县直周转房投资1082万元,乡镇周转房投资3850万元,有力改善了干部职工的住宿条件。谈起李冬,聂拉木县干部纷纷说道:“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不仅是敢于担当的精神,还有全新的工作理念。”

  “无怨无悔、勇往直前,奔向日喀则的呼唤……”这是山东援藏干部自己创作的援藏之歌——《奔向日喀则的呼唤》。

  正如歌中所唱,李冬,把聂拉木当作自己的第二个故乡,把美好的青春无怨无悔地投入到聂拉木的建设发展之中。他,为雪域高原的明天殚精竭虑,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衷心拥护和感激。

  责编:德央

  文章链接:http://www.xzxw.com/rkz/201606/t20160621_129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