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故事

上海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发布时间:2015-08-07 作者: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51岁的洛桑最近修改了微信名。“我现在叫‘希洛’,在藏语里是死而复生的意思。上海中山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解释说。

  3年多前,洛桑被查出肝硬化,起初没当回事的他,却很快因为胃出血进了日喀则当地医院。“2013年底,消化道大出血,差点就走了。”想起当时的情景,洛桑自己仍然心有余悸:“医生告诉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说实在的,挺绝望的。”

  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沈辉无意间听说了这事。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他认为洛桑的病情除了对症治疗,也许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于是,沈辉悄悄地联系了自己的“娘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在国内最早开展介入放射学并建立独立病房。介入科王建华主任、颜志平副主任了解了洛桑的情况后,当即表示:来中山医院试试,我们应该有办法!

  洛桑重新点燃了生的希望。2014年国庆期间,因为病情不能乘坐飞机,他在儿子的陪护下,经过两天两夜的火车,一路颠簸来到上海。让洛桑和家人感动的是,一下火车,已经有“专车”等候:中山医院派工作人员来接站。“从踏上上海土地的那一刻起,我就在医生们的照料之中了。”洛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一脸的激动。

  颜志平副主任带领的介入治疗团队,仔细查看了病人之前的所有诊疗记录,几经认真讨论,为洛桑慎重定下了“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的治疗方案。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一旦发生破裂出血,一年内再度出血的可能性在70%以上。洛桑的食管和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经非手术治疗控制出血后,为防再出血,进行择期手术治疗,符合手术适应证。

  “道理其实很简单。洛桑的消化道出血是因为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如果能植入一根支架,成为‘连接’肝静脉和门静脉之间的‘桥梁’,就像开通一条分流‘车行道’,血管里的血液被分流了,‘交通’不再拥堵,门静脉压力自然就下降了。”王建华主任介绍道。

  手术中,当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桥梁”开通运行后,引起出血的门静脉压力立即骤降了25%!术后洛桑恢复得很快,用他的话来说,叫做“一天比一天轻松!”

  如今,刚来沪做完第三次复查的洛桑感觉已经完全康复,高兴得“想吃啥就吃啥”。“医生护士们叮嘱了很多注意事项,我都记下来了。我信任上海的医生护士,非常感谢他们。”从日喀则到上海看病,“这在以前真的是不敢想的事情。”洛桑感叹上海援藏为日喀则带来的真切变化,称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受益者。

  而在援藏干部沈辉眼里,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上海援藏21年来,仅仅为了让藏族同胞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一项目,上海的援藏干部们不仅为藏族同胞建立了来沪就医的“生命通道”,更秉承着“授之以渔”的宗旨,通过培训学习、远程会诊等多种方式,让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在雪域高原上生根发芽,打造拥有“上海技术”的日喀则本土技术团队。这是一份珍贵的同胞手足之情。

  责编:德央

  文章链接:http://www.souxz.cn/leader/rkz/201508/t20150806_738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