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至30日,亚东县2025年沪藏“亚普同心民族心连心”提升基层治理工作能力培训班在上海开展。来自西藏亚东县的35名基层治理骨干顺利完成为期一周的培训,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实践教学,深入学习了上海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党建引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本次培训是沪藏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化拓展,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的具体举措。培训班依托上海资源优势,设置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旨在提升边疆地区干部的治理能力。
培训班紧扣边疆地区实际需求,按照“针对性设计、菜单式选课、精品化教育”的原则,量身打造了符合亚东干部需要的课程内容。培训涵盖“沪藏治理对话轴”“民族团结同心圆”“治理创新种子库”三大特色板块,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体系。

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专题授课中,学员们深化了对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理解;在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深入学习了“继续探索、走在前头”的党建要求,探索金融城“楼宇党建”模式与边境地区党组织功能强化的结合点。这种“理论教学+现场教学”的方式,增强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参训干部注入了新思维、新模式、新动能。

培训期间,学员们赴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建党历程,感悟初心使命;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强化爱国精神和守土尽责的担当意识。这种沉浸式场馆教学,使学员们进一步筑牢了忠诚干净、务实奉献的政治品格。
在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走访了真如镇高陵集市,学习“菜市场+社区服务”的复合空间模式,为亚东老菜场改造提供了精细化治理样本;考察青浦蟠龙新天地“城中村”改造经验,启发了亚东文旅产业提升的新思路。

培训还安排了多元化的参访点。学员们走进春秋集团,借鉴上海文旅融合经验;考察金山区中洪村“农民画+文旅”模式和南陆村“稻种之源”产业定位,为亚东乡村振兴注入科技与文化双引擎。苏州河畔特大社区的“微网格”治理实践,通过“网格化+数字化”手段破解复杂社区难题,为亚东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结业仪式上,参训学员代表结合亚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共话转化思路。巴夏党委副书记刘坤表示,此次培训“收获颇多”,从春秋旅行社的乡村振兴案例到护塘村的基层治理实践,都为庞达片区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让游客体验边境居民一日的作息巡边日常生活,是其他地方体验不到的”,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边境民俗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康布乡顿珠谈到,通过在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四行仓库等活动,“更加坚定了入党的初心”,作为一名边境县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守边、固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县委国安办副主任冯燚表示,这场“跨越千里的学习之旅”是“思想的洗礼与能力的锤炼”,未来工作中将树立创新思维、强化服务理念,积极探索高效工作模式,助力亚东高质量发展。
本次培训是沪藏对口支援工作的创新实践。通过精准定制课程、创新培训模式、强化交流互动,有效促进了沪藏两地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亚东县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结业证书的颁发,亚东县的基层治理骨干们已重返工作岗位,即将把“上海经验”转化为适合亚东实际的“本地解法”,在祖国的边疆地区谱写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