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动态

路千里育桃李,山海同心青春行——天路思政课第二季圆满成功

发布时间:2025-10-24 作者: 来源:上海援藏

白云低垂,雪山连绵,一列火车穿行在天路之上。车厢内,24名西藏定日县学生的眼睛闪烁着光芒,这是一堂飞驰的思政课,一段连接西藏定日与上海的情感旅程。


“如今的车厢温暖如春、氧气充足,但在青藏铁路建设时期,建设者们曾面对零下40摄氏度极寒、严重缺氧的极端环境。”Z166次列车长张臻昌以今昔对比开场,将那段与严酷自然条件抗争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


许多学生听得热泪盈眶。列车长许嘉睿指着窗外绵延向远的铁轨,继续深情讲述:“这是全球唯一建于高原永久冻土上的铁路。面对冻土‘夏软冬硬’的世界性难题,中国工程师自主研发出‘热棒’技术,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稳固了路基。”

Z166次列车长张臻昌和许嘉睿给西藏定日学子介绍青藏铁路建设




01 移动课堂启新程

2025年9月16日,Z166次列车缓缓驶离拉萨站台,定日县30名师生怀揣期待踏上东行之旅。窗外是秋高气爽的高原景象,窗内却暖意融融,因为这趟开往上海的列车,正变身成为一个特殊的“移动课堂”。


本次活动是“筑梦前行 阳光成长”沪藏青少年交流品牌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市第十一批援藏干部、定日县教育局副局长姚明恺的推动下,30名藏族师生踏上赴沪文化交流之旅。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援藏思政老师吴广付,与西藏定日县一中的莎珍老师和定日县二中的达瓦片多老师一起组成了“思政课三人行”,为天路上的思政课第二季的开展积极备课。

Z166次列车上成功开展天路上的思政课

这堂思政课开展的背景特殊而意义深远: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定日县1月7日6.8级地震后的重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以及国家举行了令全国人民振奋的9月3日大阅兵。车厢内,一段沉浸式的学习之旅开始了。


02 触摸历史:

跨越时空的思政体验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吴广付老师设计的通过六组新旧西藏对比照片和手绘“发展折线图”,将GDP、人均寿命、公路里程等数据可视化。学生一边传看黑白与彩色的影像,一边聆听老师讲解西藏的发展成就,直观理解西藏从封建农奴制走向新社会的历史跨越,思政课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可触可感的体验式学习。

上海松江援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吴广付老师正在授课

“从低矮土坯房到坚固明亮的校舍,从泥泞土路到宽阔沥青路——每一个变化,都凝结着党中央对西藏人民的深切关怀,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无私大爱。”吴广付讲得动情,学生听得入神。

吴广付老师用数据对比讲述西藏历史和现在


03 铁路精神:

挑战极限的壮丽诗篇

列车长张臻昌以“一条钢铁天路的史诗”为题开启首讲。他从当下车厢恒温供氧的舒适环境,回溯至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在零下40℃、氧气稀薄的极端条件下铺轨架桥的峥嵘岁月,生动阐释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列车长张臻昌与西藏定日学子进行有奖问答互动

列车长许嘉睿透过车窗,指向远方蜿蜒的钢轨,补充道:“高原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三大难题。面对冻土难题,中国工程师以‘热棒’技术筑牢路基;全线设立的33处藏羚羊迁徙通道,更彰显了工程与生态共存的智慧。”真实的故事引发共鸣,掌声自发响起。

列车长许嘉睿正在给西藏定日学子讲述青藏天路的建设

青藏铁路的建设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史诗。从1958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正式开工建设,到2006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这条“天路”的建设历程近50年。而如今,乘坐在这条铁路上的孩子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建设者们的艰辛与伟大。


04 从珠峰到浦江:

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列车疾驰48小时,跨越4373公里,这不仅是一段地理行程,更是一堂沉浸式的“大思政课”。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于心,让“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回荡天路。


在互动环节,定日一中教师莎珍和定日二中教师达瓦片多引导学子畅谈理想。孩子们踊跃起身,高声表达志向:“我要考上大学,回来建设家乡!”学生宗吉分享:“地震后我们很快住进保温房,新家有自来水、能洗热水澡,学校也比以前更美了……”真挚的话语,道出了温暖与希望。

西藏定日学子巴桑吉巴讲述自己学习的感悟

抵达上海后,从珠峰脚下到黄浦江畔的成长之旅进入新阶段。在上海松江山河体育场,隆重举行了以“民族团结越山海 吾辈自强铸华章”为主题的纪念活动。

西藏定日师生抵达上海

定日县第一中学的旦增落旦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分享了此次“天路之旅”的体悟。他动情地描述了从世界屋脊的壮丽高原,乘坐“天路”列车一路东行的所见所闻所感。站在曾经饱经风霜的上海土地上,回顾历史,更激发了他们“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的拳拳报国之心。他的发言,道出了所有西藏学子的共同心声: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守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努力奋斗。

西藏定日学子旦增落旦分享感悟

西藏定日学子们认真聆听


05 红色印记:

从石库门到南湖红船

此行最为深刻的环节之一,是师生们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这段经历让他们完整地感受了党的诞生,感悟了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

中共一大会址前合影

从青藏铁路到党的诞生地,这场思政课的时空维度得到极大拓展。学生们在触摸历史中感受当下,在跨越山水中思考未来,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内在青藏天路通车照片前的合影

吴广付老师表示:“教育是心与心的对话。在这条通向未来的天路上,愿每一次触摸都有温度,每一次回望都见光明,每一次前行都充满力量。”

西藏定日学子认真聆听老师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06 未来画卷:

长三角示范区的震撼体验

在国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展示馆,孩子们迎来此次行程中最具未来感的体验。站在“方厅水院”的宏伟蓝图前,定日县第一中学的旦增落旦久久驻足。


“这个建筑将横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就像一条纽带把我们连在一起。”讲解员的话让藏族孩子们想起了连接拉萨与上海的青藏铁路,不同的工程,同样的情怀。


当师生们站上长三角地理原点的标志点时,来自珠峰脚下的他们对此有着独特的理解。“原来地理上的中心点可以如此精确,就像我们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制高点一样。”定日二中的白玛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在国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展示馆前合影

最令人难忘的是5D飞行影院体验。当座椅缓缓升起,孩子们仿佛化身飞鸟,掠过江南水乡的婉约,飞越跨海大桥的壮丽,俯瞰都市繁华的夜景。有孩子情不自禁伸出双手,感受“飞翔”的快乐。

西藏定日学子游览方厅水院

“刚才我看到了长江,和我们雅鲁藏布江一样雄伟!”一个孩子在体验后兴奋地告诉带队老师。从世界屋脊到长江三角洲,这场沉浸式体验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区域协调发展、共建美丽中国的种子。


07 天路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场“天路思政课”突破了传统课堂界限,在天路列车上完成了一次心灵对话。当Z166次列车驶向长三角,“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已随着真实的触摸与共鸣,深入学生心中。学校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不断完善“大思政”格局。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当我们遭遇困难时,改变历史的力量还在吗?请看今朝。”吴广付在课尾抛出这一问题,不仅引发学生思考,也折射出思政教育的目标——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埋下担当的种子。


列车驶过唐古拉山口,海拔5068米的高度令人眩晕。一个孩子悄悄对老师说:“等大学毕业后,我要回到西藏,当一名铁路工程师,把铁路修到更多的县城,让更多的藏族孩子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黄浦江上,微风拂过这群高原孩子的面庞。他们即将返回珠峰脚下的家乡,但这段天路思政课已经如同时代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山海相连,情谊绵长,这跨越千里的课堂,已然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记忆。

西藏定日师生在外滩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