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动态

《规划》科学引领“组团式”援藏工作开花结果

发布时间:2025-03-14 作者: 来源:援藏


    2023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深入落实中央组织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部署要求,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精心组织“1+7+13”医院制定《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三年工作规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强化执行情况督查。目前,《规划》执行实现了“进度过大半、任务过大半”,大多数指标提前或超额完成,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取得新进展,“组团式”援藏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进一步凸显。

    一是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各地加强工作统筹,用好用足各类资金,全力支持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迭代升级,力促医院“硬实力”全面增强。自治区人民医院整合5.09亿元资金实施配电增容和电力改造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将有效解决医院电力系统老化、无法满足临床医疗需求等历史难题。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急诊楼建设项目已完工,信息化一期、二期改造提升项目顺利完成,为创建“三甲”医院奠定了基础。芒康县人民医院耗资1.5亿元建设的新院区正式投入使用,职工食堂、住宿楼等附属工程一体完工。隆子县人民医院整合资金4200余万元建成高压氧舱、中心实验室、重症监护室、待产室,并配置了64排CT等先进医疗设备。索县人民医院污水处理管网改造、医废垃圾暂存间建设等项目基本完工,门诊、病房供暖等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医院诊疗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二是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各受援医院加强规划设计,下好“育、引、用”三步棋,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人才在推动医院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2024年受援医院医务人员总量达到6423人,相比2022年增长18.83%,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分别增加97人、659人,医护人员高、中、初级职称结构从2022年的0.16 : 0.4 : 1优化为0.21 : 0.64 : 1;无执业资格医护人员占比从2022年的9.45%下降至3.23%。拉萨市人民医院实现博士研究生“零”的突破,硕士研究生达到34名,高、中级职称人员占比进一步提高。拉孜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和高级、中级职称人员分别较2022年增长51.47%、133.33%、69.23%,提前超额完成2025年目标任务。

    三是学科建设质效日益提高。各受援医院紧扣创强等级医院,不断深化“以院包科”工作机制,坚持面上拓展和点上突破相结合,聚力打造一批特色重点专科。“五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1+7”医院建成“五个中心”35个,自治区人民医院和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市人民医院提前完成“五个中心”建设目标任务。重点专科建设进展顺利,那曲市人民医院实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零”的突破,目前受援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累计达到17个,地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49个。洛隆县人民医院成功获批挂牌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和胸痛单元、创伤单元。医疗服务水平稳中有升,受援医院三、四级手术台次相比2022年增长31.12%,自治区人民医院和拉萨、林芝、日喀则、山南、昌都、那曲6市人民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均保持在50%以上。林芝市人民医院挂牌成立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林芝分中心和林芝高原心血管病研究所,以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疾病为重点,开展高原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提升了疾病防控水平。山南市人民医院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高原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成市级院感、病理、病案质控中心。

    四是管理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各受援医院对标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借鉴支援医院先进理念和经验,以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扎实推进信息化、质量安全管控和文化建设,推动医院发展提质增效。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通过全国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5级评审,成为全区第一家获得电子病历五级的医院。江达、察隅、洛扎、改则、普兰等县人民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逐步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班戈县人民医院实行竞聘上岗制度,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

       五是援受双方联动更趋紧密高效。援受双方依托“组团式”援藏这一平台,推动双方在学术交流、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交流合作,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昌都市人民医院对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开展“渝藏情深”系列活动,协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永川医院在藏救治大骨节病和白内障患者300余例,开展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2例。亚东县人民医院利用上海大后方医疗资源,开设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妇产科、儿科、肾内科等10个“云门诊”,邀请上海市14名医疗专家开展远程会诊463人次。波密县人民医院加强与支援方的互访交流,多次召开需求协调会,对接解决援藏人才和资金短缺等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