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动态

援藏路上人民教师劳模的坚守与付出

发布时间:2024-09-10 作者: 来源:日喀则工会
对口援藏3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却在西藏的发展轨迹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丰碑。珠峰巍峨,雅江壮丽,见证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奋斗的身影。
是谁,在寒来暑往中浇灌青春的花朵?是谁,在山高水远处播撒知识的种子?是谁,在栉风沐雨时不改无悔的誓言?是教师——他们以赤诚的胸怀、无私的奉献,在每个人心中深埋感动,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立下丰碑,凝练成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一起来看援藏教师——西藏自治区劳动模范万云同志的故事——
万云,男,汉族,197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系山东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援藏任日喀则市齐鲁高级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济南市政府三等功、济南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市先进工作者、济南市优秀教育管理干部、日喀则市优秀援藏干部等荣誉称号。
2024年,被西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西藏自治区第六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首次援藏,书写人生华章
2013年,该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报名参加援藏,开启了第一次对口支援日喀则工作。该同志作为济南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援藏任日喀则市白朗县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带着家乡人民的浓浓深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走进高原、投身建设,与当地教职工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主动克服高原缺氧,远离亲人、孤独寂寞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1.重调研,了解民族地区教育现状。 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完了全县11所小学和8个村教学点。与当地干部教师深入交流,在掌握县域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撰写《白朗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提交济南援藏中心组,为援藏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实有据的目标依据。


2.重真情,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工作中,始终把民族团结放在第一位,用心用情与当地干部、师生交流,赢得了广泛认可。东喜乡小学,海拔4200多米,全校师生不足百人,是全县最偏远海拔最高的一所学校。援藏工作期间,每学期都要到学校去一次,看望老师和学生。2014年4月,县城已经是春暖花开,但东喜乡还处在寒雪冷风之中,积极争取援藏中心组的支持,筹款赠物,为全校师生送去了藏毛毯和棉衣手套等御寒用品,师生们深受感动,他们说:“东喜的天是冷的,但济南援藏干部的心是暖的……”
3.重实效,全力打造教育民生品牌。援藏三年,累计争取660多万元资金用于教育发展。先后组织3批50名干部教师赴山东培训,提升当地教育管理水平、增强当地师资力量。组织30名师生开展“鲁藏情深”夏令营活动,从学生层面增进汉藏交流,这是济南援藏历史的第一次,受到了极大的社会赞誉。
坚持“服务师生,提升品质”的办学理念,大力规范白朗中学办学行为,出台涵盖党建、德育、教学等层面的8项学校规章制度,将5名年轻教师充实到学校干部队伍中,极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7月,白朗县中学在日喀则市18个区县中,第一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在白朗县教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援藏工作实绩突出,该同志被评为日喀则市优秀援藏干部。
再次援藏,续写使命担当
    2022年,该同志情系高原,再次主动报名参加援藏,担任日喀则市齐鲁高级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作为山东省单体投资最大的民生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该同志充分发挥援藏优势,用坚韧书写忠诚、以实干彰显担当,把责任化为动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绝对忠诚,用使命担当践行了对各级组织的铮铮誓言,用青春汗水书写了对雪域高原各族群众的真挚感情,齐鲁高级中学取得了跨越式的教学成绩。
1.重党建,提升援藏团队思想境界。进藏以后,带领援藏团队克服高原反应及疫情挑战,时刻以老西藏精神砥砺自己,牢记“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的灵魂拷问,积极组织并参加学校党建活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鲁藏一家亲,共植同心林”,汉藏教师共植一棵树,通过党员活动增进与当地教师的交流;推进“我为学校献言献策”主题活动,增强党员教师责任意识;党员示范岗、党员进宿舍、党员示范课等一系列党建活动的开展,“听党召唤,爱在高原”已成为齐鲁高中援藏教师团队的精神信条。

2.重成效,不断提升援藏工作业绩。进藏伊始,克服疫情给工作带来的不便,利用线上交流的方式,积极征求当地学校干部的建议,制定齐鲁高中援藏三年规划,实现了援藏工作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具体措施与受援学校日常管理相结合,为工作开展明确了行动引领。面对生源基础薄弱、师资力量短缺、疫情防控冲击,多措并举推进高三科学备考,立足课堂提质量、立足教研增实效、立足检测强能力,在2023年高考,首届毕业生取得本科上线92%、重本上线41%的好成绩。2023年7月,学校启用不满一年,便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示范高中。
大力校园文化建设,深厚学校文化底蕴。倡议援藏教师带头办校报,《同源报》目前已经出了三期,师生文学作品、摄影作品、校园新闻、师生访谈栏目深受喜爱,校报已经成为齐鲁高中别具特色的宣传阵地。
大力推进学校社团活动开展,为学生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目前齐鲁高级中学共开设学生社团15个,涵盖学科教学、传统文化、体育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天赋,发现人才进行专业培养。
大力推进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以生物、物理、化学三门自然科学学科为依托,定量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做6次分组实验,合理规划实验课程开设,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大力推进图书馆使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每班每周上一次阅读课,以“课”的形式来安排学生阅读任务,每月组织一次读后感展评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教师兼职图书管理员队伍,做好图书借阅工作,每班每月借阅一次,每月组织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增进学生的读书成效。上述举措,真正实现了让图书“活”起来的目标。
3.重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日喀则市齐鲁高级中学,是历批山东援藏单体投资最大的民生项目,将“鲁藏同心”确立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始终与当地干部教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实干实效赢得了的认可与尊重,用真心真情与当地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通过学校推进的“青蓝工程”,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巴斌国,从仲巴县初中通过教师选调考试到齐鲁高中任教,担任学生服务中心主任,工作环境及学段的改变,给他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该同志和他结成师徒关系,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工作指导,并利用内地优势教育资源,组织线上德育研讨活动,为他提供工作助力,在他的努力下,立足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初步形成了“讲文明,爱生活”的齐鲁高中德育工作特色。

4.重教育,推动智慧教育建设向纵深延伸。藏区的中学生,受生活条件所限,很少有机会走出高原,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有的孩子,到市区读高中之前,甚至连县城都没有出过。为了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该同志组织开展了“齐鲁大讲堂”,广泛动员在校老师、联系社会各界人士,为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开阔他们的胸怀眼界。 “齐鲁大讲堂”已经开展了15期,涉及人文历史、自然地理、心理法制等各个领域,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潜移默化之中,为学生心灵埋下了心向远方、探究世界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