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批援藏江孜小组自2022年7月进藏以来,根据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围绕落实援藏“十四五”规划,紧贴江孜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重点聚焦乡村振兴、民生福祉、文化教育、医疗保障等领域,认真践行上海市援藏“雅布工作法”,创新实施援藏项目管理“三五工作法”,以高质高效推进援藏项目的实施,不断带动江孜县产业发展、经济提升、乡村振兴和百姓增收,赢取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真心实意的“雅布”。
2023年7月18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率上海市代表团与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一道,深入江孜县察看对口支援项目落实情况,并对江孜小组援藏工作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亲切看望江孜小组及医疗人才全体人员。
在项目遴选上,坚持“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对应援藏“十四五”规划;二是必须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三是必须紧贴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实际;四是必须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五是产业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江孜小组自2022年进藏助力江孜县打赢疫情防控战后,即对全县19个乡镇开展实地调研,与25个委办局举行座谈,学习中央、上海、自治区关于对口支援西藏的各项政策、文件,梳理以往各批援藏工作规定及现状,在全面掌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了三年援藏工作计划,确定了“12345”工作思路,并征集梳理形成了近300个项目、6个亿的援藏项目储备库。两年来,江孜小组投入援藏资金2.802亿元,累计实施各类援藏项目130个,其中产业类项目13个,培育特色产品品牌3个,推动受援地特色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20万元。
特别是在产业援藏方面,以“三五工作法”为指导,注重引进优质企业、优势资源,助推江孜县产业发江孜县产业发展提级增效。
一是引进上海沙涓,挖掘扶持特色氆氇产业。引入“上海工匠”为“日喀则牛羊绒”提升技术附加值,联合打造氆氇产业“前店后厂”。先后组织开展“日喀则传统手工艺和国际化之路”论坛和沙涓“雪域·回响”—日喀则传统服饰工艺时尚秀”,销售商品销售额达15万元;2023年共安排江孜手工业者50名赴上海参加技能培训;2023年至2024年,上海沙涓公司与江孜县格桑工坊合作社先后签订1000条围巾订单合同,增加合作社收入达30万元。2024年,在产业初见规模的基础上,建设氆氇研发中心、建立标准化全线科学畜牧管理体系山羊养护合作社等,推进江孜氆氇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发展的闭环模式:即以种植青稞产生的青稞秸秆为山羊养殖合作社提供饲料(目前合作社共有山羊1086只,小羊348只,小羊的出生率、存活率从60%提高到了100%),再以本地羊绒为原材料,经过上海沙涓公司加工,为当地手工业合作社提供编织原材料。
二是引进上海盒马,探索全产业链发展的盒马订单农业新路径。在江热乡班久伦布村建立西藏首个“盒马村”,不断优化“生产体系、产品体系、合作体系”,打造试点订单农业新模式,共有优质青稞种植面积1500亩、有机青稞种植面积200亩,并对所需青稞原料实现稳价保供,预计2024年青稞原料需求约500吨。引导上海盒马公司加大对青稞产品的研发力度,扩大青稞原料使用需求,目前已研发新品30余种。盒马订单式农业工作得到国务院关注,工作信息录入《国务院信息直报点政务要情》第66期。
三是引进王森集团,着力打造江孜县“青稞烘焙之乡”。2024年,引进王森集团帮助培养烘焙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预计年内促成浦东、江孜青稞烘焙首店正式开业。
四是坚持民生为本,有效提高医疗、教育质量。先后协调带领两批共17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赴浦东东方医院进行了“补心”手术;围绕三级医院创建,建立组织领导和工作架构,对照上海三乙医院创建标准,确定了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实施步骤等,并投资2500万新建县中心医院急诊重症康复楼;投资2220万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对标上海标准,已将东郊村幼儿园打造为西藏首个村级标准化示范化幼儿园。
五是全力推进江热乡班觉伦布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促进文旅、产业升级,努力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板。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乡村精神文明,新建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改造民族团结宣传阵地,增设“一老一小”服务中心,围绕帕拉庄园景点打造乡村旅游环线,新建一处藏式风情民宿,对村内主干道实施整体风貌改造,对沿路农户的庭院实施人畜分离并进行绿化、美化,在农田边、巷道内打造以“沪藏情深”和“美丽乡村”为主题的乡村小景。同时,积极推进氆氇研发中心项目建设,新建现代农机产业示范基地、高原生态田园示范点、农业科普及体验基地等。
在组织推进中,建立“五个机制”
一是成立援藏领导小组;二是制定项目管理办法;三是完善项目实施部门和重点部门联系机制;四是压实项目实施部门主体责任及“一把手”责任;五是落实项目情况定期与不定期汇报制度。
一是2022年即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任组长、江孜小组组长任常务副组长的“江孜县上海市第十批援藏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将县委办、府办、纪委、农村、发改、财政、国土、住建、审计等13个重要部门纳入成员单位,确保组织健全、领导有力;二是研究制定并不断修订完善《上海市第十批江孜县援藏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规定,规范管理行为,强化各方责任,确保援藏项目依法、依规顺利推进;三是建立项目实施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及经办人工作群,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工作、培训、交流;四是建立项目实施部门“一把手”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项目经办人全生命周期负责的援藏项目管理责任机制;五是建立援建办工作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肠梗阻问题。两年来,充分发挥援藏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援建办)功能作用,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30余次,援建办工作例会5次,领导小组工作会2次,实地察看现场作业50余次,推进2022年、2023年度项目全部如期完工,当年资金拨付率超95%,位居上海援藏五县之首。同时,统筹开展计划外项目遴选,结合实际梳理了两批项目19个,总投资3491.1万元,目前部分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在项目建成后,完善“五个清单”
一是项目建设过程资料清单;二是项目固定资产登记清单;三是项目移交备案清单;四是项目运营效益清单;五是项目运营单位及负责人信息清单。
将基建、产业项目建成后档案资料是否完备、运营维护是否顺利作为衡量援藏项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对此,江孜小组一是要求项目实施单位注重整理并归档项目从启动到完工、运营的全部文档,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计划书。设计图纸、施工日志、变更记录、会议纪要、质量检查报告、安全记录等,确保所有资料完整、准确,并按照时间顺序或项目阶段进行分类归档;二是对项目中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登记,建立固定资产台账,便于资产的管理和折旧计算;三是要求项目实施单位既要做好项目完成报告、验收合格证明、操作手册、维护保养指南等移交工作,同时也要确保所有移交文件齐全,并与接收方进行确认和签字备案;四是要求项目接收、运营方要做好项目运营效益分析、问题整改等,江孜小组随时开展现场督查;五是建立完善项目运营单位及负责人通信录,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并及时更新,便于项目运营成效跟踪。2023年,针对往年投资的个别援藏项目运营不顺的问题,江孜小组积极协调引入西藏庆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盘活索盖村饲草料加工厂,有效解决5人长期稳定就业,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不低于2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