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成果

聚焦产业 授之以“渔” —上海援藏工作新探索新成效之一

发布时间:2015-08-04 作者:王杰 陈志强 扎西顿珠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推进西藏发展,要“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使西藏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聚焦文化旅游产业,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正是援藏工作重要任务之一。”日喀则市委副书记、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戴晶斌介绍说,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工作开展两年多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为重”的要求,把产业援藏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援藏作为对口支援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培育援藏工作的“造血”功能与市场基础,努力提升受援地区和受援5个县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夯实“治边稳藏”的发展基础。

  立足实际谋发展

  7月,正是西藏旅游的黄金季节,来到日喀则旅游的客人都在谈论着一部大剧——《江孜印迹》。来自四川的李女士说,早就听说《江孜印迹》是国内海拔最高的大型原生态实景剧,其演出气势恢宏,值得观赏,我们都准备去看一看。

  “《江孜印迹》正是上海援藏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典范。”戴晶斌介绍说,如何推进产业发展,增强援藏项目“造血”功能,是上海第七批援藏工作队一直在思考的课题。

  通过调研,援藏工作队发现,日喀则最大的资源是文化旅游,最大的优势也是文化旅游。日喀则市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从“靠天吃饭”向“吃文化旅游饭”转变。为此,上海第七批援藏干部依托日喀则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了一批产业项目。

  两年多来,江孜县注重挖掘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及“红河谷之旅”的文化内涵,打造了国内海拔最高同时也是西藏首个县层面的实景剧——《江孜印迹》大型原生态实 景剧;全区除拉萨八廓街之外唯一一条既有原始风貌又有居民集居的老街——加日郊老街修缮改造工程;全区唯一保存至今的旧领主庄园——帕拉庄园环境整治复原项目;集种植、农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江孜县红河谷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推动了江孜县从“交通过境地”转变为“旅游目的地”。

  在萨迦县,记者了解到,以萨迦古城保护开发为统揽,全县大力加强旅游大道、县城防护林、八思巴文化广场、游客综合服务区、萨迦北寺遗址游步道及观景台、萨迦纪事馆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萨迦古城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于今年5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我们县按照‘以文促旅’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拉孜堆谐表演中心,将建成以堆谐文化为主题,以堆谐歌舞表演、堆谐文化展示、参与式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式度假基地,努力形成以堆谐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品服务体系,辐射拉动宗教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观光旅游、温泉旅游及拉孜旅游纪念品产品研发和发展。”上海第七批援藏干部、拉孜县县委书记张劲松谈到。

  同时,亚东县依托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打造多庆村新农村示范点、曲美辛谷遗址保护、神女峰观景平台、帕里旅游服务中心等文化旅游项目;定日县以打造珠峰生态文化旅游先行示范区为引领,恢复重建珠穆朗玛关帝庙,提升岗嘎国际旅游小镇功能,突出“高山雪域、定日风情、地质奇观”三大主题,提升珠峰旅游品质。

  依托市场建机制

  培育发展造血型项目,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援藏项目实施过程中,上海援藏干部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注重尊重市场规律,狠抓市场主体的培育与壮大,既着力把西藏本土企业培育出来,也着眼于把西藏本土企业家培养起来,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中,江孜县成立了乃钦康桑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由专业团队负责《江孜印迹》实景剧的开发运作,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立了年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与浦东新区农业发展集团、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农业投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江孜县江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农业示范区的建设经营主体。

  拉孜县充分利用拉孜舞蹈发源地的优势,开展与内地演出市场的紧密合作,推荐农民艺术团登上中国上海亚信峰会的演出舞台,使拉孜堆谐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对享誉全区的拉孜藏刀进行市场化开发,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商标注册,开发新品种,设立销售网点。2014年,拉孜藏刀销售额近千万元

  萨迦县引入市场机制,由西藏旅游总公司、日喀则藏巴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萨迦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3家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公司,对萨迦古城4A级景区进行管理,有效提高了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定日县成立了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重点对以登山观景为主题的珠峰大本营景区、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绒辖沟景区和以徒步探险为主题的嘎玛沟景区进行经营管理和开发建设,从而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营”的新格局,推动产业项目可持续发展。

  市场机制的完善,推动了当地财政收入和农牧民增收致富共同发展,使产业援藏项目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江孜县的《江孜印迹》实景剧除19名专业演员外,其他224名演员均为当地农牧民,他们在正常演出期间月收入都能达3000元左右;拉孜县积极打造以堆谐为主体、融合西部9县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室内舞台表演剧目,使数百名拉孜群众直接受惠;亚东、萨迦、定日3县积极建设藏家乐体验点、帐篷合作社等,让农牧民参与经营,拓展收入来源。

  拉孜县堆谐演出队的普赤正是其中的受益者。普赤说:“通过参加堆谐演出,我每年能收入1万多元,这比打工轻松多了。”他还告诉记者,这一切都要感谢援藏干部,是他们带着我们闯市场,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沪藏互补促交流

  西藏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资源,而上海具有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两地之间具有极大的经济互补性。为此,上海援藏干部充分发挥对接西藏资源禀赋和内地市场要素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创新沪藏两地交流交往交融的工作机制。

  江孜县红河谷现代农业示范区就是援藏干部积极争取上海浦东新区支持,依托上海孙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优势,建设的立足江孜、服务西藏、辐射上海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示范区由江孜县与浦东新区农业发展集团合作规划、建设,采用研发和营销“两头在上海”、生产基地“中间在江孜”的新模式。

  上海第七批援藏干部、江孜县县委书记孙嘉丰介绍说,上海广播电视台在示范区挂牌成立“东方购物频道高原特色产品直供基地”,自今年2月起在东方购物频道推介“藏珍堂”系列高原特色产品。今年,“藏珍堂”企业产值有望突破2000万元。

  江孜县还从上海引进青稞精深加工企业落户示范区,设计年加工青稞2万吨,将成为全区最大的青稞精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发挥示范区生产基地的功能与作用。作为西藏首个以农业“接二连三”为功能定位(即将传统农业延伸到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二产和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主的三产,促进一二三产相互联接、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已建成西藏首家集民族歌舞演艺和健康餐饮为一体的生态餐厅、体现林卡特色的休闲文化园、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售区、高原农耕文化展示区,并将筹建西藏首家青稞博物馆,从而走出一条农业与文化旅游共兴的发展新路。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拉孜县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设立专门的文化旅游产业保护扶持基金,对堆谐、藏刀、六弦琴、手工泥塑等传统文化和手工业进行保护和扶持,投入援藏资金3000多万元,整合区、市资金1000多万元,在318国道沿线建设5000公里旅游纪念服务区、赤玛勒文化旅游体验区、日喀则西部科技农业示范园等项目,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硬件平台。

  亚东县援藏干部引入重庆甲级规划公司对总体规划进行编制,邀请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公司(驴妈妈网)对文化旅游援藏项目进行规划设计;萨迦县援藏干部通过徐汇区规划局,邀请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帮助制定萨迦县2014—2030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定日县邀请上海师范大学专家组进藏开展珠峰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设计。

  戴晶斌说,沪藏优势的互补,让受援5县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使受援地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编:德央

  文章链接:http://www.xzxw.com/xw/xzyw/201508/t20150804_73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