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新买的沙发上,48岁的拉巴忍不住再次打量起新家:宽敞的房间、洁白的墙面、崭新的家具……搬进新房里,拉巴说像做梦一样。
拉巴家原来住在南木林镇嘎布村,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村。拉巴家的房子就是土房,破旧不堪不说,一下雨就漏水,还不够住,6口人挤在3间房里,人多屋子少,地也少,一年下来,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拉巴做梦都想换个新房,可一家人守着那么点土地,靠天吃饭过日子,想换房岂不是做梦?
2017年,镇里给拉巴带来了好消息:搬迁安置,国家出钱盖房,自己一分也不用掏,就能住进100多平方米的钢筋水泥房。
很快,拉巴一家就从嘎布村搬到了孔阿新村,二层小楼,宽敞明亮。“新家面积大、房间多、家具全,屋里屋外都是水泥地,还通水通电通网,离县城也近,出行非常方便。”看着又大又新的房子,拉巴美滋滋地说道。
其实,与拉巴一样高兴的还有全村238户925名群众。
南木林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易地搬迁与“十项提升”工程组组长仁青告诉记者,南木林镇孔阿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2017年实施的5个集中安置点之一,占地总面积12.75万余平方米,共搬迁238户925名贫困群众,搬迁对象主要为南木林镇12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易地搬迁2918户1.41万余人,全县易地搬迁民房建设总面积33.98万平方米,人均面积24平方米。
据了解,孔阿新村238套新居以统规自建(统一规划、政府出资、居民与施工单位直接签合同)的形式兴建,新居户型分为三类,3人以下为小户型,建筑面积100.06平方米;4至6人为中户型,建筑面积115.82平方米;7人以上为大户型,建筑面积124.1平方米。新村实行城镇化安置,水、电、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和拉巴家一样,有5口人的顿珠家分到的也是中户型,“以前住的旧房子,每逢雨天,都会带来不少麻烦。现在再也不用担忧了,也能给3个上学的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了。”从仁欧村搬过来的顿珠高兴地说,“衣、食、住、行、用都有了极大改善,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分到了房,家具也不用愁。对口援建南木林县的山东潍坊第六批援藏工作组投资500万元,为家家户户配齐家具及生活用品。“房子我一分钱都没花,电视、柜子、桌子、木床等家具都是配好的,直接拎包入住,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真是太好了,是共产党带给我们的好生活。”顿珠说道。
不仅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在配套产业方面,孔阿新村附近配有青稞高标准种植项目和苗圃基地建设项目。其中,青稞高标准种植项目计划完成客土1.12万亩,苗圃基地建设项目已完成客土2000多亩,实施这些产业项目可带动沿线1721户8130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业致富。
南木林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规划与产业扶贫组组长次仁介绍,高标准青稞生产基地人均分配1 2亩,采取土地入股方式,群众一边就业,一边获得产业分红,人均增收约2500元。此外,该县还为贫困群众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发放生态补偿、无劳力定向补助各类补贴等,全方位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以后我想与村民联合一起搞个合作社,大家依靠自己的双手共同脱贫,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跟穷日子说再见!”说起以后打算,顿珠头头是道。
凉风拂面,昔日住“土房村”,如今住“小别墅”,一间间藏式特色的新房整齐排列,道路干净整洁,村里到处呈现着新面貌,宛如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
文章链接:http://xz.people.com.cn/n2/2018/0919/c138901-32073940.html
责编:扎西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