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在内地的群众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到新鲜水果蔬菜,但是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后藏大地,大多数地方都是“5月见绿,8月泛黄”,能吃到新鲜水果蔬菜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愈发明显,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科技农业园区,让日喀则群众终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到新鲜水果蔬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科技援藏列为包括经济援藏、人才援藏、干部援藏在内的四大援藏工作机制之一,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对科技兴农,大力发展高原生态有机农业这一重要民生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借势援藏,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一大批农业科技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桑珠孜区科技农业精品示范区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走进桑珠孜区科技农业精品示范园区,藤蔓上直垂而下的小黄瓜让人垂涎欲滴,种类不一的辣椒,让人称奇,圆滚滚的西瓜在翠绿的藤枝和宽大的叶子下静待采摘。
桑珠孜区科技农业精品示范园由区政府和山东省第六批援藏青岛小组于2012年共同投资1090万元建成,是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是山东省科技援藏的重要成果之一,对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培养现代园艺人才,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园区主要从事优质花卉苗木、蔬菜、瓜果的“引、育、繁、销”等工作,同时承担着在全市范围内免费提供优质种苗,试验、示范、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培训培养涉农科技人才的重要任务。
记者在电子监控室看到,先进的设备上有着各种实时数据,菜品、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还有生长过程、生长时间、化肥农药品牌等一目了然。
“桑珠孜区科技农业精品示范园对农业生产起着引领作用,更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内涵——‘高投入、高效益、高产出’。”桑珠孜区农牧局局长扎西介绍说。
据了解,按照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和现代化优质高效农牧业的要求,该园区紧扣“科研、示范、推广、培训、加工、旅游”六个定位,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科技推广为支撑,以产业化经营为理念,
以市场化运作为机制,以基地建设为平台,以技能培训为纽带,以辐射千家万户为目标,着力打造产品展销区(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展示与销售)、科技研发实训区(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引进、转化和实用技术培训)、生态农业观光区(蔬菜瓜果采摘和农事民趣的体验及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绿色产品加工展销区(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和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四大板块,使园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
“我在这里学习幼苗培育培训已经一个多月了。老师教了我们很多的种植知识,还解答了我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我们帮助很大、启发很大。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好,以后我自己也想办几个现代化的大棚,不仅不用出远门打工,钱还赚的多。”在园区里学习种植的达娃高兴地说。
从育苗中心把种苗免费提供给农户,免费为农牧民提供种植、培育的技术和场地,积极帮助农牧民增强本领、增收致富,是该园区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桑珠孜区农业科技精品园区建设正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增加农业综合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的引进与开发,在带动农业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有了园区以后,不但能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科学规范了。”扎西如是评价农业科技园区为桑珠孜区带来的变化。“下一步,我们将抓好科技培训教育,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习深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培养技术骨干和技术顶尖人才。通过引智和创新推进园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力争用3到5年时间,将示范园打造成全市第一,全自治区知名的精品花卉苗木引育繁基地、高新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园艺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产业致富能手孵化基地、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带动全市逐步形成‘农民知识化、产业多元化、产销一体化’的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体系。”扎西说。
科技驱动生产,果蔬飘香雪域。桑珠孜区科技农业精品示范园的发展成果给日喀则生态农业发展指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必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一批高新技术农业园区的推广,为日喀则的跨越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
责编:德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