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团结奋进·铸牢共同体】珠峰脚下新家暖 各族人民同心铸家园

发布时间:2025-11-03 作者: 来源:云端珠峰

珠峰脚下,雪域高原正在见证一场重建的奇迹。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座座崭新的藏式民居拔地而起,各族儿女心手相连,用团结与奋斗共同筑起新的家园,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坚强核心——党的旗帜引领重建方向

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的关怀如阳光穿透严寒,照亮灾区的每一个角落。


在定结县琼孜乡德卡村的藏式小院里,61岁的普尺老人透过崭新的玻璃窗,望着屋顶飘扬的五星红旗热泪盈眶:“今年1月份地震,房子塌了,现在天冷了,我们也都住上了新房子,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党的恩情比珠峰还高!“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灾区群众的共同心声。


“党的旗帜在哪里,我们就战斗在哪里。”随着党中央一声令下,市县乡村66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建设一线,吃住在现场、蹲点在工地,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为灾后重建保驾护航。


在昂仁县卡嘎镇江嘎村,驻村工作队和包保干部始终坚守一线。从灾后的房屋排查、受损登记、协调施工队伍,到如今的质量监督、收集反馈村民需求,他们全程参与,成为连接村民与施工方的“桥梁”。



“有党支部的‘阿久’们把关,我们对房子质量一百个放心!”村民阿佳达瓦吉拉感慨道。在萨迦县普玛村的“帐篷党支部”里,村党支部书记欧珠的笔记本早已卷边。“次仁家羊圈挪三米”“达瓦家地基加钢筋”……当第一户新房封顶,他手捧哈达献给施工队,眼里的笑意再也藏不住。随着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脸上也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同心共建——民族团结凝聚奋进力量

在平均海拔4600米的定日县加措乡,为了让受灾群众早日住进新居,即便面对高海拔、低气温的双重考验,工人们依旧坚守在施工一线。“虽然每天手脚冻得发麻,扛建材时喘得厉害,可肩上的责任感放不下。”施工人员叶祥核擦了擦额头的汗,话语朴实却坚定,“最暖的是老百姓总记挂着我们,时常送来热乎乎的甜茶、酥香的点心。喝着甜茶,心里就像揣了暖炉,浑身都有了劲。”



来自四川、甘肃、青海、云南等地的汉、藏、回、彝等20余个民族的建设者,与本地群众党员干部一道,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共居、共学、共事,生产互帮、重建互助、文化互融、和谐共处,共同托举起灾区群众的新家园。特别是来自内地的技术工人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本地工人学专业技术,学国家通用语言,培养了一批当地技能人才,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情暖高原——交往交流交融凝聚人心

在昂仁县卡嘎镇,民工扎西顿珠过去常年在外打零工。在村党支部的协调下,他跟随四川师傅史丛明学习水电铺设。从最初连工具都认不全,到如今能独立完成下水沟渠开挖,他的日工资也从200元涨到了400元。“学好这门手艺,以后去哪都不怕!”他自信的笑容,明亮如高原阳光。这些跨越民族的技能传递,不仅让受灾群众端稳了“技术饭碗”,更在共同劳作中培育出深厚的兄弟情谊。



在定结县楚卡村的重建工地上,中国二十二冶集团项目临时党支部为大学生尼玛央拉量身定制了暑期实践岗位,加上党员马辉额外资助的2000元,极大缓解了她的家庭压力。当“供你到大学毕业”的承诺郑重落地,尼玛央拉的嘴角漾开了希望的笑容。


在拉孜县夏拉苏村的帐篷茶馆内,四川汉子陈新用一句融合了川音与藏语的“阿佳,今天还喝酥油茶”打破了宁静,他那亲切的笑容仿佛瞬间驱散了高原的缺氧与疲惫。他和工友们将33户人家的期盼一砖一瓦地砌入新墙,他们弯腰劳作的剪影,与藏族阿妈悄然留在工棚的热饼子,相互焐暖了浓浓的乡愁。


在灾后重建工地上,藏语、“川普”、“甘普”交织成独特的“团结交响曲”。“虽然语言不通,但心齐比啥都快!”四川籍党员刘师傅与藏族工友的默契协作,正是各族人民携手筑家的缩影。上海建工项目部党员徐松涛照料的杨树苗已在高原扎根,他说:“这树就像党的政策,在边疆扎下根、开了花。”


新居新貌——同心共绘幸福图

10月22日,拉孜县萨卓村首批重建的卓自然村20户受灾群众喜迁新居。乔迁现场,村民们捧着哈达、青稞酒与“切玛”五谷盒,向建设者献上最深的敬意。“感谢党!感谢师傅们!扎西德勒!”藏族大哥撒向天空的糌粑,定格成民族团结的动人瞬间。


如今走进灾区新村,水、电、路、网四通八达,6种精准户型适配不同家庭需求。拉孜县夏拉苏村的巴桑站在160平方米的新房里感概到:“是党和政府圆了我的新房梦!”村民们不等不靠,开商店、种蔬菜、办民宿,新的生活图景正在展开。



“新房子是暖的,心里更暖!”萨嘎县村民次仁达娃的话道出了群众心声。这场重建不仅建起坚固民居,更筑牢了民族团结的根基。震后短短200多天,记者从定日到拉孜,再至萨嘎,一路亲眼目睹受灾群众陆续入住新居。


“正是党和政府让我们拥有了温暖的新家,在最为艰难的时刻给予了我们最大的依靠与援助。”萨嘎县旦嘎乡旦嘎村村民旺达瓦满怀感激地说。沐浴在党的温暖阳光下,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新家园的屋顶高高飘扬,崭新的藏式民居在高原金色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夕阳下,各族群众在新居前跳起锅庄,欢声笑语随风远扬。正如群众所言:“党的关怀比雅江水长,民族团结比珠峰石坚。”这片重生的土地上,正续写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雪域新篇。珠峰脚下的一座座新房,不仅是为受灾群众遮风挡雨的居所,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课堂,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