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脚下、朋曲河畔,一幢幢藏式新居鳞次栉比,屋顶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村道笔直,路灯列阵,像一条条光带系在雪域高原的腰间。推门而入,领袖像端居客厅中央,酥油茶飘香,歌声、笑声、祝福声此起彼伏——这是2025年深秋受灾群众迎来的崭新生活,也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人间奇迹”的鲜活注脚。

“家家户户都把领袖像挂在客厅正中央,以此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站在新落成的村广场上,定日县长所乡森嘎村党支部书记巴桑眼眶泛红,“地震把房子震垮了,党在废墟上给我们盖起新家——这份恩情,大伙儿刻在心里,一辈子!”

秋日暖阳下,村史馆外墙上的标语“衷心感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格外醒目,道出了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
1月7日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并亲自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定日抗震救灾工作;在202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高效开展西藏定日高寒缺氧地区抗震救灾”;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继续做好定日县灾后重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如春风般吹遍雪域高原,为受灾群众带来温暖和希望。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日喀则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党政警民齐心协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央企积极援建、群众踊跃参与,灾后重建一路提速:震后第3天,立即启动灾后恢复重建总体方案编制,扎实开展民房户型设计、测绘地勘、清理废墟等各项前期工作。3月初启动建设,6月初全面开工,到10月底重建和维修加固的民房建成并交付给受灾群众。群众当年受灾、当年入住新房,创造了雪域高原灾后恢复重建的中国速度。
在旧西藏,广大农奴只能把草棚搭在牛羊圈边,秋冬夜里寒风肆虐;走进昔日的地震灾区,乔迁的喜悦到处洋溢,感恩的心声处处可闻,从“老房栖身”到“新居筑梦”,幸福笑声响彻珠峰大地——
朋曲河畔的吉拉山,巍峨矗立。山脚下,焕然一新的措果乡野江村,正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续写着幸福的故事。

“准备庆祝乔迁了!你看,这装饰都差不多完成。这是最大的房间,从走廊过去,里面还有个小房间,特别亮堂……”村民阿旺次仁春风满面,一边和亲戚次仁视频聊天,一边比划着新房的装饰。
走进野江村,眼前的景象早已不是旧时模样。从村口望去,藏式风格的钢筋水泥房整齐排布,檐角的民族纹样与现代建筑的质感完美融合,一排排挺拔的路灯,照亮归家的路,更照亮了人心。
野江村距离措果乡10公里处的山坳里,海拔4350米,是全乡最偏远的村落。今年,全村共有70户民房重建任务,目前不仅全部建设完成,村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也同步完工,村民们正陆续搬迁入住。

阿旺次仁家就是这幸福图景里的一角。“这房子质量,我是真满意!”阿旺次仁环顾着新家,言语间满是感慨,“地震后几个月就住上新房,这全是共产党的恩情。不光是我,全村人打心眼里都是感激!”
在定日县克玛乡林下村,51户村民陆续搬进藏式新房,红瓦白墙映着国旗,成为雪域高原上最温暖的风景。

在村民嘎旦罗布的新家,160平米的钢筋水泥房宽敞又通透,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客厅,照亮了崭新的藏式家具。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搬入新房后的第一顿热饭,烟火气里,满是对新生活的期待。“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前来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并再次提到‘定日重建’,我在电视前热泪盈眶,这是党和政府牵挂着我们!”

和嘎旦罗布一样,村民益西也拿到新房钥匙。家家户户客厅里的领袖像、党中央赠送的纪念品,与耳边的“扎西德勒”相映,幸福的笑容挂在每个人脸上。
一把把钥匙开启的不只是新房大门,更是奔向未来的幸福之门。在拉孜县曲玛乡贡康村,63户村民依次领取新居钥匙。“地震后,我以为再也住不上像样的房子了,没想到党和政府帮我们建起这么好的房子!”村民扎西平措把钥匙攥得紧紧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新房建设充分尊重当地生活习俗,抗震设防一丝不苟。村民扎西罗布摸着厚实墙体笑呵呵:“房子建得特别牢固。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住进新房子,刚好遇上秋收,粮食也不愁没处放!”

乔迁当天,坚赞曲扎把领袖像端端正正迎进新家,端上卓索切玛,并邀请施工人员同享喜悦。姐妹们唱起祝歌,歌声飘出窗外,飘向金色的青稞田:“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我们,新房拔地而起,这是共产党给的温暖,我们要一辈子跟党走!”
深秋十月,在萨迦县雄麦乡曲堆村,一幢幢新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崭新的门窗映着高原阳光,像一枚枚金色勋章。推土机轰鸣已远,取而代之的是电视里的歌舞声、孩童的奔跑笑语——生活,在此重新破土。

群众入住新居后,萨迦县融媒体中心广电便民服务队格外忙碌,6名技术员背着工具包、踩着硬化路,为全村68户群众逐户安装调试“户户通”。“房子建到哪儿,党的声音就传到哪儿。”技术员李俊杰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说。

村民旦巴塔杰按下遥控器,电视画面亮起的瞬间,他笑得像格桑花一样灿烂,“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家乡的新闻一起进了新房,心里亮堂,日子更有奔头!”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珠峰脚下,五星红旗映着雪山熠熠生辉。“住上新居只是第一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这是记者在灾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从废墟到新村,这一份份“幸福答卷”既是灾后重建的完美落笔,更是党和政府温暖关怀的生动诠释。这片重获新生的土地,正用感恩回应关怀、用奋进书写未来。新的家园,新的起点,新的幸福篇章,才刚刚翻开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