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珠峰儿女心向党 开放发展谱新篇】日喀则:锚定资源禀赋 推动农畜一体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27 作者: 来源:云端珠峰

近年来,日喀则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日喀则“田畴广阔”“畜产优良”“人力富集”的资源优势,落实工作举措,实化工作计划,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农牧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链,夯实发展基础

日喀则市以“种草—制草—养畜”作为贯穿生态草牧业核心产业链条路径,着力打通草牧业全链条。在种草环节,投入5642万元建成高标准饲草示范基地5.5万亩,持续推进房前屋后种草及冬圈夏草扩面工作,今年已完成种植11.96万亩,在河谷平原建立优质饲草种植基地1.82万亩。通过系列措施推动畜牧业实现从依赖单一天然草养畜,到主动种草补饲,再到聚焦精细化管理种好草的阶段性转变。在制草环节,持续推动“尼草入华”政策落地,根据日喀则乃至西藏饲草品种需求,与尼方积极对接需求品种燕麦草的种植事宜,进口1874吨尼泊尔青贮饲草料,目前已在尼泊尔实施“飞地种草”2047亩。依托日喀则农区种植优势,推行农区种植反哺高寒畜牧业模式,初步促成岗巴县与桑珠孜区、江孜县,仲巴县与康马县等县签订相互反哺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已完成饲草交易约3400吨。结合区域优势,谋划构建了“南靠外贸、西接阿里、北连那曲”的饲草种植、仓储、运输一体化产业链,目前已完成建设岗巴县大型饲草仓储基地。开展饲草青贮技能培训,实现各合作社、养殖基地饲草青贮全覆盖;出台饲草种植户与畜牧养殖户饲草交易补贴政策,落实交易补贴1000万元。在养畜环节,充分运用20余年来“四大改良”的成功经验,结合日喀则实际出台优质畜置换土杂畜政策,将淘汰土杂畜交由村集体集中育肥后出栏。投入1.53亿元专项资金,推行土杂公畜去势普及化、牛犊初乳饲喂等措施,实施优质种畜传递补贴政策。2025年政策实施以来,已淘汰土杂畜10442头,新增优质奶牛7893头。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立足全区粮食生产大市、农业人口大市、耕地面积大市定位,聚焦“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制度,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能为重点,在农田建设、科技赋能上精准发力,建良田、守根基、促增收,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守住群众“粮袋子”。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突出群众参与,采用以工代赈模式,推广生态环保材料与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组织全市青稞产业年轻科研力量,组建培养日喀则市青稞产业链技术团队,为我市青稞种业安全、稳产保供和粮食安全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依托青稞大数据中心项目,为青稞制种、大田生产、品控溯源等产业链重要环节提供数字化服务,并在6万亩青稞种子基地逐步推行种子全程追溯,从源头保障粮食安全与青稞品质。

以农机监理为突破口,分阶段推进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成“日喀则市农机监理信息平台”。聚焦春播、秋收等关键农时,组织技术人员下沉合作社、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安全知识宣传、操作要点讲解及合作社管理督导,年均培训农机手超200人次、覆盖群众超300人次。积极开展青稞生产全托管、半托管、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服务,目前已完成14万亩托管任务,河谷平原一定比例的村庄淘汰了耕牛,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高度重视“三农”人才培育,双向发力提升农牧民技能和干部专业素养。施行“专家+三区科技人才+科技专干+科技特派员”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邀请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农牧民群众2万余人次。与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签订农机人才培训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建立日喀则农机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子,培养了20余名农机维修骨干技术人员。出台了《日喀则市实施“引燕归巢”返乡创业行动工作方案》,健全返乡创业服务体系,创业带动就业效果逐步提升。

为切实强化“三农”干部培训,日喀则市农业农村局持续开展“三农”工作大家谈等系列活动,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三农”工作本领。针对新入职“三农”干部尽快融入角色的需求,该局精心谋划并编制了“日喀则农事导则”,为干部开展工作提供清晰指引。同时,为进一步拓宽“三农”知识普及渠道、夯实干部业务基础,日喀则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拓展新媒体宣传阵地,开通新媒体抖音、视频号等平台,依托官方账号“喜农青稞香”,围绕农事技术、政策解读、基层工作方法等内容,制作通俗易懂的短视频。这些短视频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将专业“三农”知识转化为干部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内容,有效助力农牧民及新老“三农”干部提升业务能力,更快适应“三农”工作岗位要求。

下一步,日喀则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立足日喀则高原资源禀赋,锚定畜牧业基础优势、聚焦农业设施短板,持续精准发力,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增收优势,为日喀则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动能、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