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载风雨兼程,60载沧桑巨变。回首西藏这60年的发展历程,农牧民住房实现了从土坯房到安居房的跨越,从物资短缺到“菜篮子”“米袋子”丰盈充足,从闭塞山路到“天路”纵横、机场通航的便捷,衣食住行的每一处细微变化,都映照着群众生活的蒸蒸日上;从雅鲁藏布江两岸生态屏障的持续筑牢,到人事制度向基层一线、专业人才的倾斜优化,再到“网格化”治理让公共服务延伸至每家每户,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都绽放着和谐美好的新图景。这一切成就的背后,始终闪耀着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光芒,凝聚着党中央对西藏各族群众的深情关怀。
8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率领中央代表团亲临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当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会场,当温暖的嘱托传到耳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心瞬间被点燃,激动的掌声经久不息,喜悦与振奋的情绪在雪域高原上激荡,成为每个人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
这份激动与振奋,更化作了日喀则各族各界代表砥砺前行的坚定决心。他们满怀热忱地一致表示,要把党中央的关怀与嘱托,变成脚踏实地的行动、拧成团结奋进的力量,齐心协力朝着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奋勇前行。
作为保障群众生计的“暖心人”,日喀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正操对“民生”二字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坦言,人社工作连着千家万户,每一项政策、每一次帮扶都直接关系着群众的获得感。“我们必须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贯穿工作全过程,”张正操坚定地说,“在强化就业帮扶中,我们会针对不同民族群众的技能需求开展定制化培训,让更多人端稳‘就业饭碗’;在优化社保、养老等社会服务时,我们会用双语服务消除沟通障碍,在点滴服务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同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向重点产业倾斜,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中维护劳动者权益,就是要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时,实实在在感受到党中央的温暖和总书记的特殊关怀。”
守护好西藏的绿水青山,是日喀则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志辉心中沉甸甸的责任。多年来,他和同事们始终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群众守护好“生命之水”。“我们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陈志辉介绍道,“从开展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到推进水污染防治、水岸线管理,再到全面推行河长制,每一项工作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如今,日喀则许多河段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下一步,我们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坚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继续守护好西藏的山山水水,让雪域高原的生态底色更鲜亮。”
“群众的呼唤在哪里,我们的冲锋就在哪里。”这是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嘎久美达路消防救援站二级消防长唐飞,在20多年消防救援生涯中始终坚守的信念。从初入消防队伍的新兵,到如今能独当一面的老兵,他参与过无数次抢险救援:无论是暴雪天里打通被困群众的“生命通道”,还是火灾现场冲进浓烟搜救生命,每一次任务都让他更懂“守护”的意义。“这份工作,就是回应群众呼唤,守护家庭平安,用忠诚担当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感与安全感。”唐飞的话语朴实而有力,“未来,我会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指引,牢记授旗训词精神,在训练场上刻苦打磨救援技能,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冲锋在前,用自己的使命担当为西藏稳定发展、为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筑牢安全屏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保驾护航。”
从保障民生的“暖心举措”,到守护生态的“坚定行动”,再到冲锋在前的“使命担当”,日喀则各族干部群众的心声,正是西藏60年发展成就的生动注脚,更是新时代西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各族儿女必将继续紧跟党中央的步伐,把感恩之心化作奋斗之力,用团结的双手、实干的汗水,在雪域高原上书写更多幸福篇章,以满满的幸福感回报祖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奋斗中愈发牢固,让美丽西藏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