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辉煌六十载·嘱托与答卷丨荒滩到绿洲——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的绿色蝶变

发布时间:2025-08-25 作者: 来源:云端珠峰

“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17年前,群众用这句话形容南木林县雅鲁藏布江北岸4万多亩荒滩。如今,这里200余万株树木交织成海,4万余亩绿洲静卧江畔,锁住风沙、涵养水源。“荒滩变绿洲”的奇迹,始于山东潍坊援藏干部“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接力,成于南木林各族干部群众携手绘就的“绿色史诗”。



坐落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艾玛乡,曾是“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的戈壁荒滩。2008年,潍坊市第三批援藏干部聚焦生态援藏,提出“种活一棵树、建成一片林”的目标,在南木林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带领当地干部群众肩挑背扛、凿石挖坑,硬是让第一批树苗在岩砾中扎下根。



2011年,第四批援藏干部实地调研后,会同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在南木林县雅江北岸建设生态示范区。根据林业专家建议,采用“大坑、大苗、大水、深栽”的“三大一深”技术路线,栽下10万余株柳树、杨树,加强后期科学管护,当年成活率达80%,极大提振了信心。



2014年,西藏自治区“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在此启动,援藏资金、自治区资金、群众投工投劳协同发力。截至今年,示范区累计投入2亿多元,筑起4.5万亩高原绿洲;100公里绿色走廊林网与渠水并行,苗木保存率高达92%。昔日的荒滩终成高原绿洲,锁住风沙,也锁住了生生不息的未来。



眼下,生态账正在转化为幸福账——


南木林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负责人苏建表示,与2015年相比,示范区周边风沙天数减少1/3,空气含氧量提升5%,空气湿度增加10%。“小时候在荒滩放羊,除了一点点沙棘,几乎没什么植物。现在风沙小了,草多了,风景也变美了。”护林员西洛感慨不已。



南木林县艾玛乡党委书记陈忠阳介绍,示范区周边2万亩农田摆脱风沙侵袭,5000亩荒滩变良田,艾玛土豆、青稞、油菜连年丰收,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拓宽了路子。



近年来,示范区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重点用于苗木采购、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村民边巴当上护林员后,不仅学会了林木管护技术,一年还有1.3万元工资,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



更令人振奋的是,绿荫深处已结出“金果”。2023年,潍坊援藏工作组投入 200余万元,首次在高原试种80亩平欧榛,创新“假植过冬、春季栽植”驯化技术,苗木成活率突破80%。2024年,榛果初挂枝头,实现西藏规模化种植榛子“零的突破”,也让这片绿洲再添富民新引擎。



潍坊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副领队、南木林县委常委、副县长刘润丛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共建林”活动,扩大绿色版图,让更好的生态环境惠及更多当地群众,擦亮“鸢飞南木林、潍南一家亲”援藏品牌。



从荒滩到绿洲,从风沙漫天到鸟语花香,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的绿色蝶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雪域高原的生动注脚。随着生态区持续建设,这片高原绿洲必将更加繁茂,为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注入不竭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