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珠峰儿女心向党 开放发展谱新篇 | 水润高原 幸福绵长

发布时间:2025-08-24 作者: 来源:云端珠峰

8月的青藏高原,一片喜庆祥和。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岗巴县孔玛乡居民边巴家中,她轻轻拧开水龙头,清澈的水流哗哗流入水缸中。

岗巴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高寒、高海拔导致的水压不足、管道冰冻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

“记得从8、9岁时起,我每天都要到离家几里远的河道背好几次水,冬天还要凿开冰取水,经常滑倒摔伤。有一次在河里取完水,我把木桶放在岸边的石头上休息,装满水有30多斤的木桶突然倒下来砸到我身上,当时全身上下都湿了,手臂和腿也弄伤了……”对于曾经的吃水难,66岁的边巴深有感触,也最有发言权,“现在自来水接到了家里,为我们10口人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我们打心眼里感恩党和政府实施的这一好工程!”聊起通上自来水后的幸福生活,边巴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时不时端起自制的奶食品让大家品尝。

边巴的经历,也是当地群众取水难的一个缩影。“我从11岁就开始背水了,前些年村里建了集中取水点,虽然不用再到河中背水,但全家6口人每天的用水还要靠我到取水点去背。”牧民宗吉说。

“那时候,背水桶是家家户户包括每个单位的‘标配’,背水的工具从木桶换到塑料桶,一代代人就这样靠背水生活。”岗巴县水利局局长米玛旺堆指着背水工具介绍,“很多人都是从‘背水姑娘’到‘背水阿妈’再到‘背水奶奶’这样过来的。”

“现在可好了,打开开关就有水!”宗吉在自家厨房中一边洗菜一边说。厨房水槽上侧,水管连接着安装在墙壁上的温控器,温控器另一侧连接的室外管道,已被黑色保温材料包裹。

2023年,岗巴县细致分析不同海拔、气候、水文等条件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研究提出“高寒、高海拔地区全年、全天候24小时正常入厨供水”方案,同时,充分利用国家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政策,全面推行“集中背水台+支管缠绕伴热带+整乡整村入厨”的农村供水模式。

到2024年年底,岗巴县农村饮水入户入厨工程全部完工,全县3个乡15个村均实现饮水入户入厨,村民在家中就能喝上干净水。

“我们坚持逐村实施,力求干一个、成一个,严把工程质量,努力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岗巴县副县长李志民表示,“我们还按照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结合实际出台工程运行管护方案,完善长效机制,逐步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确保群众能一直喝上好水、方便用水。”

岗巴县的农村饮水升级路,是西藏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饮水民生问题的直观写照。

西藏近年来积极健全完善“县域统管、动态监测、城乡一体”三项机制,全自治区74个县(市、区)初步建立了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重点实施农村供水管网系统改造、入户延伸和水源地保护,累计落实资金48亿元,实施供水工程3998处,惠及农牧民群众128万多人。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介绍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时指出,“农村饮水安全得到根本的解决”“各族群众告别了‘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通信难’的历史”。

饮水“小工程”惠及“大民生”,连着“大民心”。如今,幸福水流淌在西藏各家各户,各族群众幸福绵长的生活也如同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充满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