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将学习教育与业务攻坚深度融合,以学促干、以干践学,夯实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基础。一是推进项目审批“加速办”。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模式,工程建设一般项目审批时限从177个工作日压减至68个工作日以内,联合验收从37个工作日压减至8个工作日,审批时限整体压缩60.45%;企业核准、备案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69.79%、74.03%。二是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容易办”。深化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和AI智能辅助评标,拓展远程异地评标,规范见证服务与线索移交,项目进场至开标时间稳定在21日。完成交易项目1015个,其中跨省远程异地评标355个。三是全力推行“智能办”。融合先进大模型技术,引入智能政务机器人,提供自助问答等服务13203次,准确率100%。在市场主体设立审批中应用AI辅助,独立完成审批企业70家,推动“人工审批”向“智审秒批”转型。四是强化督促“监督办”。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遵循,建立完善内控与监督制度,防范廉政风险,聚焦法定职责履行等环节开展业务监督7次,纠正问题402个,推动审批流程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