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类数据:主次干道保洁覆盖率、占道经营预警次数、公共厕所使用频率……这套几年前投入使用的智慧城管系统,整合了全市数百个监控探头和多个职能部门的数据库,实现了城市管理“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新格局。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屏幕弹出“人民医院门前”预警,系统同步定位,以视频喊话形式劝离摊贩,路面迅速恢复畅通。
“我们在城市管理重点点位安装了113个监控摄像,既能智能识别案件,又能让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还能通过视频喊话开展非接触式执法。同时,在公厕前端安装设备推送案件,极大丰富了案件来源,加快了处置效率。”日喀则市城市管理局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主任索朗欧珠介绍道。
据悉,截至目前,智慧城管系统已累计受理案件1523件,办结1486件,结案率达97.57%。通过科技赋能,不仅拓宽了问题发现渠道,更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
走在科技路中段,一座蓝白相间的公共厕所格外醒目。内部配备的残疾人专用厕位,与五年前这里仅有一个旱厕的状况形成天壤之别。“以前逛街内急得跑半条街,现在百米内必有公厕,还这么干净。”市民扎西的感慨,道出了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获得感。
五年来,日喀则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累计新建改建公共厕所59座,建成区公厕密度从2021年的每平方公里3.23座提升到2025年每平方公里5.24座,让“方便”之事不再麻烦。
“我们通过实施精细化措施推动城区环境卫生提质增效。”市政市容管理科工作人员奎生福介绍,“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广场公厕等环卫保洁实行网格化管理,城区垃圾清扫清运、非法小广告清理等一体化作业,同时实行定人定岗、定职责标准,通过‘人扫+机扫’结合的模式,确保‘三个一样’——白天和黑夜一个样、工作日和周末一个样、城区和郊区一个样。”
曾经教武场附近的街道,车辆乱停、摊贩占道,环境卫生差被市民戏称“走路比开车快”的区域,如今,经过系统整治,这里秩序井然,面貌焕然一新。
商户赵国兴笑着说:“现在都变好了,以前的乱停乱放、垃圾遍地的情况再也看不到了,生意也越来越好做了,我们特别满意。”
“以前最热闹的街头到处是乱摆摊的,现在既整洁又有序”“教武场的停车位规划得好,再也不用抢车位”“外地朋友来都夸咱们城市管理得好”……一句句朴实的评价,勾勒出日喀则五年来的蝶变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