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迎大庆 颂党恩 共奋进|艾玛土豆:带动群众致富的“金疙瘩”

发布时间:2025-06-30 作者: 来源:云端珠峰
新时代西藏答卷 




珠峰儿女心向党 开放发展谱新篇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珠峰脚下话变迁”系列报道

国家星火计划、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消协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证、农业农村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南木林艾玛土豆,凭借其卓越品质,在重重筛选下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了上述多项殊荣 ,印证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品质坚守,让这颗高原土豆成为西藏特色农业走向全国的闪亮名片。


在日喀则,提起艾玛土豆,几乎是人尽皆知、家喻户晓,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蔬菜,却在一日三餐中成就了人间烟火。于是,人们习惯于将两者联系起来,“艾玛”成了土豆的代名词,土豆也成为艾玛乡甚至南木林县的显著标志。

艾玛乡位于南木林县雅江与湘河交汇的河谷地带,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砂性高,土地平坦开阔,得益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土豆不仅在这里扎下了根,而且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金疙瘩”。

“在上级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支持帮助下,我们家土豆种得一年比一年多,土豆产量一年比一年大,生活也是一天比一天好。”看着长势喜人的早熟品种,家住艾玛乡德庆村的巴桑次仁高兴地说。

巴桑次仁家有30亩耕地,除了种植青稞和少量的豌豆、油菜,有一半的地拿来种土豆,其中早熟品种又占了一半。他说,早熟品种每亩产量3000斤,虽然比正常品种少了2000斤左右,但因上市早价格翻了三倍,今年早熟品种能有七八万元收入。

走进巴桑次仁家,宽敞的院子和藏式二层小楼,成为村里最普遍也最标准的“配置”。因为家中有11口人,巴桑次仁打算趁身体还算硬朗,再盖一栋大点的房子改善居住条件,他说近些年村里很多人种土豆挣了钱,都陆陆续续搬进了钢筋水泥的新房。

在艾玛乡,像巴桑次仁这样靠土豆增收的群众还很多,甚至还形成了本乡特有的“土豆文化”,达夏村获得去年“土豆大王”称号的久旦桑布,便是乡亲们口中津津乐道的榜样,他种出的土豆以单个5.99斤刷新了全县纪录。

有趣的是,这颗重量级土豆,在采挖时还缺了一块。尽管如此,它仍在“冬游西藏”系列活动中,成为内地博主们首推的“明星”。久旦桑布说,荣获“土豆大王”称号,一家人都特别开心。他表示,今年会继续把土豆种好,有信心再拿一次奖。

作为全县土豆主产区,今年艾玛乡种植规模达2.09万亩,占全县土豆种植面积的43%,产量有望突破1.19亿斤。此外,全乡良种推广面积3650余亩,并建设一级种子田500亩、试验示范田160亩。

艾玛乡政府负责人扎西顿珠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全县马铃薯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持续扩大马铃薯良种繁育面积,不断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群众的收入。”

过完夏天,山巴村77岁的旦木真将住进自家新房,这位当了近40年代课教师的老人,谈吐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家种了20多亩土豆,土豆收入让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以前住这种房子想都不敢想,但现在房子都基本上完工了。”旦木真说,他们家种了几十年的土豆,以前都是自给自足,现在成为家里重要的经济来源,一家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幸福。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土豆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南木林县先后实施了万亩珠峰马铃薯种植基地、南木林县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建设,在引进和示范种植各类优质马铃薯品种的同时,向马铃薯种薯培育、创新及种质资源保护方向迈进。

截至2024年底,扩繁基地已建成马铃薯脱毒育苗联动温室1座和温室大棚20座,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面积2500余亩,产出原原种240万粒、原种1350吨,这些优质种薯,通过订单化销售渠道,供应至本市兄弟县(区),远销拉萨、山南、昌都、阿里等地,有力推动了区域马铃薯产业协同发展,为农业增收致富注入强劲动力。

据介绍,目前南木林县土豆种植已实现种薯、早熟、有机、高产品种的全覆盖,并通过加大本地品种资源的保护力度,对土豆种植进行全产业链跟踪管理,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2025年全县土豆种植达4.82万亩。

小小的土豆,托举着农牧民群众的梦想,也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南木林县通过优化品种、强化品质、固化品牌,让“小土豆”变成了“大产业”,如今,从标准化种植基地到订单化销售网络,从农户家门口的合作社到辐射全区的种薯供应链,这颗高原土豆正以 “产业蝶变” 的姿态,载着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踏出铿锵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