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5.0 听见日喀则
2025
让你“听到声音 遇见美好”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日喀则广播电视台综合频率FM95.0珠峰之声,我是卓玛。上周,我们共同聆听了日喀则青年如何用创新与热血让文化绽放新彩。今天,让我们继续沿着传统工艺的脉络,先触摸一块木头的千年温度,再聆听一缕羊毛的世界交响——在日喀则,藏式木雕与氆氇编织正上演着传统与现代的动人合奏。
藏式木雕的故事,要从公元7世纪说起。当第一刀质朴的纹路刻入松木,当第一缕木香飘向布达拉宫的雏形,这门技艺便与高原的心跳共振。宋元明清,中原的浮雕技法、镂空工艺随商队与僧侣西行,像雪水渗入冻土般滋养着雪域匠心。从大昭寺梁柱上的八宝纹,到寻常人家窗棂的回字格,藏式木雕在建筑与器物上开枝散叶,终成中华文化长卷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在日喀则的一间木雕工坊里,46岁的朗嘎正俯身雕琢一块杜鹃木。木屑簌簌飘落,木香混着藏式音乐,编织成独属于匠人的韵律。
在江孜县班觉伦布村,"阿佳格桑工坊"里正上演着传统与现代的奇妙对话。藏族工匠格桑卓玛与上海援藏团队领军人郭秀玲并肩而立,纺织机的沙沙声仿佛在编织一首跨越4600米海拔的协奏曲。
氆氇这项传承两千年的技艺,曾用温暖守护着高原儿女。江孜谐玛氆氇以绵羊颈下细软羊毛织就,2009年入选西藏自治区级非遗。
上海市援藏江孜小组牵线搭桥,将"上海工匠"郭秀玲引入高原。这位从内蒙古纺织女工成长为国际品牌创始人的筑梦者,带着重塑内蒙古制毡技艺的成功经验,开启了氆氇的活性传承计划。
郭秀玲团队在海拔四五千米的村落反复调研,发现症结所在:匠人们守着精湛技艺,却困于设计创新与市场对接。2023年4月,一场"向东取经"的旅程开启——格桑卓玛带着50名手艺人奔赴上海,接受毛毡技艺、艺术钩针等系统培训,传统氆氇第一次与当代设计思维碰撞出火花。
2024年1月的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上,历史性的一幕诞生:格桑卓玛手指翻飞展示氆氇编织,异国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围住展台。语言不通?没关系!当羊毛在经纬间化作青稞穗图案,当牦牛绒泛出雪山般的光泽,所有人都读懂了这份来自世界屋脊的匠心。
从朗嘎刀尖绽放的木雕之花,到格桑卓玛指尖流淌的氆氇星河,日喀则的匠人们以匠心为笔,正在书写同一个答案:让千年技艺既能安放乡愁,又能与世界共鸣。当木香遇见羊毛,当传统拥抱创新,这片土地的匠心血脉,正谱写着生生不息的时代交响。
听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到这儿就结束了,我是卓玛,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