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新的就业形态不断涌现,以互联网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迅猛发展,集聚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以灵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新就业群体,他们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全市 100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全国8400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一部分,是日喀则“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配送员,购物节到来时“连轴转”的快递员,深夜还在“跑车”的网约车司机,常年长途奔袭的货车司机……这些奋斗路上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既是我国劳动群体的重要力量,更是工会组织重点关注服务对象。
01
搭建平台,促进成长
研究制定《日喀则市总工会“两新”组织工会组织建设集中行动工作方案》,通过“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持续开展“两新”组织组建工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全市“三有”非公企业634家、建会435家,社会组织40 家、建会40家,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39家,会员9055人。投入资金16.48万元,举办1期汽车维修技术培训,40名技术人员取得初、中级技术等级证书。投入资金3.44万元,联合市邮政管理局开展邮政快递职业技能竞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贺信精神和关心关爱“快递小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为提高基层组织的组织力,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序参与社会活动,市总工会还组建了2支100人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工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活动,为其发挥作用、服务社会提供平台。近两年,我们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宣讲活动8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工会宣传品2000余份。同时还结合安全生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活动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政策举措,坚持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引领他们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02
维护权益,构建和谐
许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强度大、收入不稳定、社保门槛高、工伤认定难等问题,是需要细致解答的一道民生考题。市总工会先后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法律援助律师团、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并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联席会议机制和“工会+法院”“工会+检察院”“工会+人社”工作机制及与市公安局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机制等,为竭诚做好全市职工维权工作,特别是为新就业劳动者提供免费维权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支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开展工作,日喀则市总工会专门下拨工会资金22.65万元用于支持18县区总工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相关工作。近年来,市总工会不断加大对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案的办理,提供法律政策咨询32人次、法律援助案件1件,追回劳动报酬4.2万元。
03
心系职工,排忧解难
细微之处见真情,最是小事暖人心。“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为解决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这些“关键小事”,市总工会开展了“工会进万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活动,向全市300名以外卖小哥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价值2.97万元手套、围脖、护膝等劳动保护用品。近年来,市总工会联合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区总工会,投入资金超300万元在全市各繁忙路段、加油站等建成74处爱心驿站、红色驿站、石榴籽驿站、爱心母婴室、“司机之家”等工会户外劳动者站点,并对部分站点功能进行提升,增加设施设备,针对外卖员、快递员的实际需求,专门设置手机快速充电、微波炉热饭等便捷服务,极大改善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条件。遍布大街小巷的一个个“小站点”,成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温馨港湾,也收获着来自社会各界的“点赞”与“首肯”。
04
搞好慰问,温暖人心
2023年“三大节日”期间,市总工会慰问市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家政服务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65名,送去慰问金16万元。2024年“三大节日”、五一劳动节和国庆节期间为35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发放了35万元的慰问金,2024年10月开展的“守边有你·温暖有我”边境行系列活动慰问了亚东、岗巴、定日、吉隆四县29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发放慰问金14500元,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和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不断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总工会连续开展“工会关爱农民工平安返乡”公益服务活动,开展为区内外外出务工人员赠送火车票汽车票活动,平均每年帮助200多名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平安返乡过年。
市总工会始终把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与相关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平台企业、从业者的协调联系,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加大创新力度,破解制度性、政策性难题,推动经费、力量、阵地等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最大限度地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纳到工会中来,真正让这部分职工感受温暖、享受服务、接受管理。
守护和关爱的双向奔赴,是一种温暖的力量。我们相信并期待,只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以情暖“新”、用爱关“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生活一定会更有尊严、更有保障、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