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张广涛夫妇: 藏汉连理结姻亲 共谱团结家园情

发布时间:2023-09-14 作者: 来源:西藏日报

图为张广涛夫妇在照料采摘园里种植的百香果。拉萨融媒记者 李从芳 摄

从拉萨出发,沿拉林公路向东行驶50余分钟,有一处以种植无花果闻名的采摘园——达孜区章多乡恰村纯净生态采摘园。采摘园的主人张广涛、拉姆夫妇是村里有名的民族团结家庭,在近20年的婚姻生活中,两人相互包容、共同进步,不仅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还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带动村民增收,成为村里的一段佳话。

日前,记者来到章多乡恰村纯净生态采摘园见到了张广涛、拉姆夫妇。正值周末,一家人正在其乐融融地聊天、劳作。40岁出头的张广涛祖籍山东省梁山县,父亲为格尔木铁道兵,成年后,张广涛便踏上父亲的脚步只身来到拉萨。2004年工作中与达孜区章多乡恰村年轻的姑娘拉姆熟识,交往中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并在当年选择结婚。

“我老婆很善良、很淳朴,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没有天天说你要给我买房、买车这些。平时对我也很包容,有时我们会有一些理念上的冲突或矛盾,但都可以相互退一步。”张广涛说。

婚后,经历过冲突、相互适应,两人越来越了解彼此、习惯彼此。2017年,随着两人孩子的逐渐长大,张广涛夫妇决定放弃拉萨市区的打工生活,回到拉姆家乡从事种植工作。当年,张广涛便从恰村7户农户手里承包15亩土地,试种植草莓、无花果等经济作物。考虑到无花果营养价值、经济价值等较高,张广涛随后将种植方向主要转向无花果。“当时也没有技术,就盲目开始种植,走了很多弯路,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还好现在都克服了。”回忆到创业的艰辛,张广涛微笑着说。

2017年至2018年,张广涛陆续投入90万元,建造温室大棚,引进苗木试种植无花果。但由于技术欠缺,采摘园里的无花果挂果少、产量低,入不敷出。为攻克技术问题,张广涛将自己关在家里,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不断地复盘、调整种植方式,最终在2021年成功攻克无花果高原种植技术。目前,张广涛的采摘园里种有波姬红、芭劳奈、青皮、斯特拉、紫色波尔多、丰产黄、新疆早黄等多个品种无花果,均长势喜人,不仅色香味俱佳,还可供市民常年采摘,丰富市民的果盘子。

“现在,无花果可亩产3000斤左右,百香果种了1棚,年产量可以达到5000斤,采摘园年营业额在50万元左右。”张广涛欣喜地说。

随着无花果种植技术的相对成熟,张广涛还积极研究百香果、葡萄、桑葚等水果的本土化种植。经过种植模式、管理技术的不断积累,目前,采摘园里的无花果、百香果均已实现大面积标准化量产种植,张广涛夫妇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在采摘园经营过程中,夫妻二人还主动邀请当地村民加入其中,给村民们提供就业机会。自采摘园建成以来,先后吸纳当地群众就业400人次,平均带动年人均增收2000元,土地流转租金约2.9万元,在自身发展中让当地群众共同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自从张广涛建立了这个生态采摘园后,我就来到这里务工,帮助搭建温棚、修剪树枝等,不仅学到了技术,工资也很稳定,离家也特别近,特别好。”恰村村民旦增说。

藏汉连理结姻亲,共谱团结家园情。像张广涛和拉姆这样的民族团结家庭在拉萨还有很多,大家不分藏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起“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