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曲河畔的吉拉山,巍峨矗立、白雪皑皑。山脚下,焕然一新的措果乡野江村,正以崭新的面貌,续写着幸福的故事。灾后重建以来,这里的每一刻、每一个变化,都被这壮阔的山河静静见证。
“准备庆祝乔迁了!你看,这装饰都差不多完成。这是最大的房间,从走廊过去,里面还有个小房间,特别亮堂……”阿旺次仁春风满面,一边和亲戚次仁视频聊天,一边比划着新房的装饰。

如今,走进野江村,眼前的景象早已变了模样。从村口望去,藏式风格的钢筋水泥房整齐排布,檐角的民族纹样与现代建筑的质感完美融合,那一排排挺拔的路灯,照亮归家的路,更是照亮了人心。村里那三纵两横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门口。

野江村位于措果乡乡政府10公里处的山坳里,海拔4350米,是全乡最偏远的村落。今年,全村共有70户民房重建任务,目前不仅全部建设完成,村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也同步完工,村民们陆陆续续搬迁入住。
阿旺次仁家就是这幸福图景里的一角。一家9口人,即将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推开家门,墙上绘着精致的民族风格壁画,鲜亮的色彩与现代化的房屋布局相得益彰,宽敞的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和储物室,既宽敞又明亮,处处透着温馨和舒适。
“这房子质量,我是真满意!”
阿旺次仁环顾着新家,话里满是感慨。他说,现在新居门窗密封性非常好,除了插座一根多余的线都见不着,自来水入户而且有热水器,随时都能用上热水。

说起这些变化,阿旺次仁的眼神格外认真、满是感激:“地震几个月后就住上新房,这全是共产党的恩情。不光是我,全村人都打心眼里感激。马上就要搬家了,向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道一声感谢!”
村委会主任白玛次仁,只要提起新居的设计和质量,更是赞不绝口、娓娓道来。他手头比划着:“光是地基就有一人深,奠基、浇筑、砌墙等环节一丝不苟。别说住了,看着都特别安心!” 他说,重建后村里的路修到各家各户,每栋房屋的间距也很宽,家门口的空地足够停各类车辆。同时,强弱电、给排水等地下管网覆盖全村,既安全又整洁。

对于未来,白玛次仁早已有了打算:“村口那片空地已经装好了路灯,以后可以改造成打麦场,群众秋收时很方便。这次灾后重建,不只是住房的改善,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质的变化!”
野江村的重生和蝶变,都是当地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真切感受到的——这是“人民至上”的生动缩影,也是“民生答卷”的最好注解。而当地群众的幸福之歌,也必将如吉拉山的白雪永恒闪耀,如朋曲河的波涛传唱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