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声音传遍堆谐之乡——拉孜县理论宣讲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5-10-17 作者: 来源:拉孜县发布

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年初以来,拉孜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主题和6.8级地震灾后重建重点工作,系统构建宣讲体系、创新宣讲形式、丰富宣讲内容,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全县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磅礴力量。

完善组织架构,夯实宣讲根基

拉孜县立足基层实际与宣讲需求,构建起以“县级宣讲团—乡镇宣讲队—村居宣讲员”为主体的三级联动体系,实现理论传播全域覆盖。县级宣讲团示范引领。由县委领导班子带头,遴选政策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党校教师、行业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核心宣讲力量,聚焦重大主题开展示范宣讲。今年以来,已组织县级示范宣讲40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乡镇宣讲队承上启下。整合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专干等力量,成立11支乡镇宣讲队,结合本地实际,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展“面对面”宣讲,打通理论传播“中间段”。村居宣讲员贴近群众。从村干部、“三老人员”、致富带头人、青年志愿者中选拔群众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宣讲员,利用“茶余饭后”“农闲时节”开展微宣讲,实现理论服务“零距离”。

创新培育机制,提升宣讲能力

建立“系统化培训+实战化锻炼”提升机制。一是通过邀请专家、优秀宣讲骨干开展集中培训,重点围绕理论素养、宣讲技巧、政策解读等内容进行授课。今年已开展2次县级集中培训,覆盖宣讲员300余人次;二是组织优秀宣讲员下沉各村开展“流动教学”,宣讲过程中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开展研讨,推动宣讲内容“接地气、冒热气”。例如,在灾后重建主题宣讲中,宣讲员结合安置点群众需求,用“拉孜方言”解读政策,获得群众广泛认同。今年已组织开展示范宣讲40场次。三是“线上资源+线下实践”深度融合。搭建乡镇、村居宣讲员交流平台分享宣讲经验与案例,安排基层宣讲员跟班学习,开展“宣讲大比武”,以赛促学、以练促讲,培养既懂理论又善表达的“宣讲尖兵”。

健全保障机制,激发队伍活力

建立“考核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完善《拉孜县理论宣讲员考核管理办法》,将宣讲场次、群众反馈、内容质量、任务完成情况等纳入量化考核,实行“季度督查、年度考评”,对表现突出的宣讲员给予表彰,授予“优秀理论宣讲员”称号,对不适应岗位的及时调整优化。为基层宣讲员配备双语宣讲资料等实用宣讲工具,充分调动宣讲队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增强宣讲实效

文艺+”宣讲提升吸引力。依托“三下乡”“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等活动载体,采用“理论+文艺”的宣讲方式,开展各类主题宣讲90余场次。将理论知识与拉孜堆谐等本地特色文艺表演相结合,创作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群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党的理论教育。

“云讲堂”宣讲扩大受众面。充分利用“拉孜发布”“堆谐故里”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碎片化宣讲218次,实现“线下宣讲有温度、线上传播有广度”。

“订单式”宣讲提升精准度。根据群众需求“点单”备课宣讲,针对农牧民、青少年等不同群体开展专题宣讲40场次,有效提高了宣讲的针对性,满足了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追着”群众宣讲实现全覆盖。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就覆盖到哪里”的原则,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村头巷尾、茶馆林卡、帐篷板房,以“碎片化”宣讲、“流动式”宣讲等方式,开展“追着”群众送理论宣讲活动3500次,全力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围绕中心,凝聚发展共识 

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展开宣讲,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深入宣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给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的回信精神,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的真实案例,讲述60年来拉孜乃至整个西藏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成就;聚焦“1+3”意识,深入群众、干部、学校、寺庙等不同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涌现出的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典型事迹,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讲自治区党委十届七次全会暨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二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日喀则市高水平开放大会精神,凝聚发展合力。

通过系统化、全覆盖、精准化的宣讲活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拉孜县各族群众中入耳入心、落地生根,进一步坚定了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激发了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的信心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