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拉孜县锚定“健康拉孜”建设目标,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核心抓手,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引领下,借助历届援藏力量的接续奋斗与组团式援藏的精准滴灌,推动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从“保基本”到“提质量”的跨越式发展,让优质医疗服务真正扎根基层、惠及民生。
体系筑基 能力提质:构建全链条医疗服务网络
(一)织密服务网络,实现专业力量“全域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拉孜县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布局,建成以1所二级甲等医院为龙头、11所乡镇卫生院为枢纽、99所村卫生室为末梢的三级服务体系,同步布局1所民营医院,实现城乡医疗网点无死角覆盖。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县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84人,含副高3人、中级18人;11所乡镇卫生院有医务人员124人,中级职称20人;村医队伍达189人,形成“县有专家、乡有骨干、村有全科”的人才梯队,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就近看病难”问题。
(二)深化医共体改革,激活人才队伍“内生动力”
拉孜县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突破口,打破人才流动壁垒:推动县级医院专家定期下沉基层坐诊、带教,全年开展基层巡诊200余场次;开通基层医务人员“进修绿色通道”,每年选派50余人次到县级医院提升技能;搭建“线上+线下”培训平台,针对乡镇、村居开展常见病诊疗、急救等专项培训30余期,鼓励20余名在职人员提升学历。同时,建立医务人员柔性流动机制,向基层薄弱卫生院倾斜人员力量,全面激发队伍活力。
(三)聚焦民生需求,升级就医服务“暖心体验”
为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拉孜县多点发力优服务:建成县乡一体化远程会诊平台,联通上级医院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CT、超声等远程诊断服务,年服务超1200人次;在县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整合挂号、缴费、报销等流程,平均缩短就医时间40%;推进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县中心医院门诊改造、西药库新建及藏医院、分批次开展扎西岗乡等5所卫生院“优质服务行”创建;强化医德医风监管,建立违规行为“黑名单”制度,全年核查处理群众诉求4件,满意度达98%。
援藏助力 精准赋能:打造医疗发展“强引擎”
上海市杨浦区组团式援藏团队是拉孜医疗发展的“硬核支撑”,杨浦区中心医院、市东医院、第一康复医院累计选派30名中级以上职称专家,覆盖内科、外科、康复等12个关键专业,形成“人才+技术+资金”全链条帮扶格局。
(一)“传帮带”育人才,夯实本土医疗根基
援藏专家以“师带徒”结对41对,手把手培养本土骨干医师;针对“2025年底无执业资格医护清零”目标,定制“理论+实操”专项培训计划,全年开展培训30余场次,覆盖医护人员500余人次;年均选派2批次14人赴上海进修,重点学习微创、康复等先进技术,目前已有8名本土医师能独立开展常规手术。
(二)强投入补短板,升级诊疗硬件设施
每年投入1200万元援藏资金,重点用于设备购置与能力建设:1.5T核磁共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高端设备投入使用,填补县域影像诊断空白;升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电子病历、处方点评等全流程数字化,诊疗效率提升30%;支持藏医院建设特色科室,配备藏药制剂设备,年服务藏医药患者8000余人次。
(三)惠民生促创新,实现服务科研“双突破”
援藏团队联合本土力量每年开展“健康下乡”活动10余次,免费义诊3000余人次,发放药品价值15万余元;开展公益手术10余台,涵盖白内障、疝气等病种,为群众减免费用20余万元;引进新技术新业务50余项,其中“超声引导下穿刺”“康复理疗规范化”等技术落地见效,推动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提升至90%,转诊转院率下降50%。科研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合作发表论文11篇,研发藏药制剂相关专利2项,申请国家专利4项,获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1项。
站在新征程上,拉孜县将持续深化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与援藏力量的协同协作,以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更高效的服务能力,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全县群众生命健康筑牢坚实保障。
中央部门网站
西藏自治区部门网站
日喀则市相关网站
涉藏网站
其他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