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日喀则市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清单公示(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4-05-09 作者: 来源: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为进一步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推动各级党组织集中精力和资源,解决一批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根据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现将2024年度县(区)委书记、市各行业系统党(工)委书记领办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清单分4期进行公示,接受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监督。

    监督电话:0892-8822213




中共日喀则市委党的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5月7日



桑珠孜区

 项目名称: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
 预期效果:到2024年底,力争完成6个村的和美乡村建设,4个街道、5个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1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升级改造2个小区;力争打造7个自治区级、10个市级“四个创建”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建设30个村(社区)日间照料室,改造升级30个村“小澡堂”,建设10个乡村党校(百姓课堂),试点建设4个党群服务“V站”;力争实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到120个以上。
 工作举措:一、以区域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为和美乡村建设扮靓名片。探索打造“珠峰领航·首位度桑珠孜”党建品牌,持续抓好“四个创建”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为和美乡村建设擦亮底色。一是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二是深入推进城区4个街道、5个社区的党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抓好甲措雄乡占堆村等17个村级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及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三是完成纳尔乡帕冲村等6个和美乡村建设。三、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为和美乡村建设助力赋能。一是村(社区)主干领办创办一批。选拔和培育一批思路开阔、致富能力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头雁”和“领头羊”,领办创办一批村级合作社。二是盘活资源发展壮大一批。认真梳理土地、大棚等闲置资源,在聂日雄乡、曲布雄乡等通过土地租赁、流转、托管等方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用好扶持资金发展壮大一批。用好中央扶持140万元资金,整合强基惠民资金70万元,在日喀则市城区购买商铺,发展物业租赁经济,助推卡龙、嘎玉社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发展飞地经济扶持壮大一批。针对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的村,打破地域界限,整合强基惠民资金1450万元,在和平机场附近新建酒店,辐射带动联乡等6个乡108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是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壮大一批。依托牛羊养殖、藏药材等规模化、产业化种养殖,推动岗西村达热养猪专业合作社、聂日雄乡国央村藏药草合作社发展壮大。六是产权租赁扶持壮大一批。整合强基惠民资金395万元,新建幸福社区幸福家园商业综合楼并出租,辐射带动城北街道等4个乡(街道)35个村(社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七是抱团发展壮大一批。在曲美乡、甲措雄乡建设2个联村党委,整合项目、人才、资金等资源,形成“强村带弱村、资源互补、乡村联动共营”发展格局。四、以积分制管理为抓手,为和美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在14个乡(街道)全面推广积分制管理,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使用、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融入积分管理,推动各项工作在基层有效落地、取得实效。
      责任人陈钢 (市委常委、桑珠孜区委书记)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江孜县

 项目名称: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预期效果:争取到2024年底,全县所有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2万元以上,收入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超过80%,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稳定在70个以上,培育打造一批收入达1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
 工作举措:一、强素质、赋新能,建设一支能干事敢创业的乡村人才队伍。坚持强组织、建队伍,年内组织6期366名村干部通过示范培训、赴区外观摩学习等方式提高开拓意识和素质能力;围绕村集体经济收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1期县级“擂台比武”,引导村村互学互比、共同提高;落实集体经济营收业绩与村干部收入挂钩机制,从村级集体经济属于集体的部分中,拿出118万余元对领办创办或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出贡献的248名村干部、乡村振兴专干等给予奖励,并建立长效落实机制;对集体经济年收入过百万元的村在全县大会上进行表彰,进一步提振村(居)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能动性。二、提效率、增效益,探索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打破行政村区域界限,2024年在重孜乡、年堆乡、日朗乡实施3个“联村党委”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飞地经济”“村企联建”等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统筹10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700万元、78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348.68万元投入到当地龙头企业商业大厦、通信网络管道项目中,自2024年起按照参股比例,持续50年为入股村每年分红0.85万元至1.7万元;打造“江孜县强基惠民工作经费项目库”,将所有从强基惠民方向审批通过的项目全部登记入库,强化强基惠民工作经费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的作用;聚焦企业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找准村企合作共赢的发展路径,构建共建共享、利益联结的村企合作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能复制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三、重市场、补链条,完善乡村产业联农带农新模式。持续深化与盒马鲜生等企业合作,拟联合举办上海青稞产品展销会和江孜青稞发展论坛;投入40余万元支持江孜县青稞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支持桑旦岗青稞酒业规模化经营,完善龙头企业与村集体经济产销链接;投入80余万元扶持壮大庭院经济,规范羊毛(绒)等原料供应渠道和规格,逐步建立健全青稞、羊毛(绒)等大宗原料标准化、规模化供应链条,实现“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 
     责任人陈昊(江孜县委书记、一级调研员)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白朗县

  项目名称:党建引领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
  预期效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年底全县果蔬产量达6.68万吨以上,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
  工作举措:一、进一步健全组织机制。一是持续建强白朗县果蔬产业链党委、“联村党委”、大棚党小组等党组织,以组织联建带动产业联创,为全县果蔬产业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二是健全完善果蔬产业链党委引领、“联村党委”示范带动、田间党组织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增强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工作合力。三是创新实施“组织联建、产业联创、资源联享、人才联育”的“四联”工作模式,推动各联建村资源整合、优势集聚、抱团发展。二、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一是严格落实《白朗果蔬产业三年行动方案》,解决果蔬产业“育、种、运、销、加”各环节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确保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大力推广白朗县“联村党委”工作经验,坚持“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富带穷”的发展思路,推动力量联合、资源整合、产业集合。三是组织特聘人员、专技人员、科技专干下沉一线提供技术指导,落实党员包棚制度,提升果蔬种植效益。四是充分发挥“五彩天域·有机白朗”地域公共品牌影响力,通过与“西藏航空”合作、举办展销会、网络媒体宣传等形式,加大白朗果蔬品牌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五是充分利用乡村党校(百姓课堂),讲授农技党课,评选党员示范棚,引导党员在果蔬产业发展中比贡献、显担当。三、进一步强化保障体系。一是带头深入一线指导全县果蔬产业发展,实施“统购统销”“农资集中采购配供”“统一育苗”“农畜产品进机关食堂”等工作,解决果蔬销路难问题。二是坚持全县果蔬产业“一盘棋”理念,推动各行业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着力构建果蔬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实施“走出去”“引进来”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专职果蔬科技服务队伍,落实《2023年白朗县果蔬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暂行)》为果蔬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责任人陈锋(白朗县委副书记、政府党组书记、县长)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亚东县


  项目名称:实施“一抓三促”加强搬迁区域党组织建设
  预期效果:实施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党建促民族团结“一抓三促”行动,实现以党的建设推动搬迁区域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守好边”,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
  工作举措: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委书记亲自挂帅,组织部长具体统筹,各搬迁区域党组织和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委统战部、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民宗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搬迁区域党组织建设工作专班。二、健全工作机制。县委书记每半年至少听取一次搬迁区域党组织建设情况,协调各职能部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带头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不定期深入搬迁区域开展实地调研,听取搬迁区域党组织和搬迁群众的意见建议,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三、落实工作载体。一是抓实党组织建设。从健全组织体系、建强领导班子、强化党员队伍建设、规范组织生活、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打牢党组织建设基础。二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实双联户长、人民调解员、民兵等群防群治力量,因地制宜健全优化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扩大网格长、网格员、双联户长党员比例。制定《亚东县乡村治理“分值制”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社情民意反馈直通车,推动群众集中反映问题台账销号常态化,做到矛盾不上交、问题就地解决。三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鼓励党组织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就地就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资源种植、鲑鱼养殖、牦牛繁育、蔬菜种植、旅游开发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五个起来”乡村宣传阵地标准化建设。成立以党员、农牧民群众、致富带头人、双联户长为主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确保志愿者人数占村人口的13%以上。配齐配强搬迁区域党组织领导班子,将政治觉悟高、政策水平高、群众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充实到领导班子中。四是抓党建促民族团结。将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和分值制管理范围,形成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落实好《关于开展“大结对、大帮扶”行动加强搬迁区域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党员干部与搬迁群众“大结对、大帮扶”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责任人扎西次仁(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亚东县委书记)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聂拉木县


  项目名称:“智慧党建+数字乡村”赋能基层治理
  预期效果:打造7个“智慧党建 数字乡村”示范点,构建“数字+”基层治理共同体,预期实现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率100%、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每万人发案率为0,为创建平安村(居)、无诉讼村(居)等奠定基础,党群干群满意度和幸福感90%以上。
  工作举措:一、搭建数字服务平台。县委书记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智慧党建 数字乡村”示范点立项、实施、评估等工作,明确服务功能、建设规划、基本保障等事宜。整合70多万元资金打造7个“智慧党建 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数字+”智慧党建可视化平台基层数字化设施功能,推广多部门基层信息服务站点的整合共享,实现“多站合一、一站多用”。二、夯实基层治理体系。设立“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居)党支部书记”三级书记“为民办实事”网络监督窗口,开通“线上+线下”“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系统评价”等服务板块,协调相关单位联动开展“1+N”(1是党建为中心,N是平安、执法、防控、健康、村集体经济、社会民生、应急救援等板块)基层治理服务事项。在试点村(居)揭牌“金牌调解平台”“无讼村(居)实验基地”等,以“一中心二端口三体系”为基础(一中心为数字乡村服务中心;二端口为村委会智慧大屏和村民小翼管家端口;三体系为基层治理体系、生活场景体系、村民村务体系等),推进基层数据归集,确保全方位感知、分析监测和就地解决信访、矛盾、灾害等事宜“无死角”。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网格员、居民群众等参与基层治理,打造“红党徽、绿管家、蓝天网、青桑梓”四色基层服务队,不断健全综合治理体系。三、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完善“一次走访、综合采集、平台留存、数据反哺”机制,“民呼我为 接诉即办 服务最后一公里”机制,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联动群防群治机制,党组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机制,“事件协同、视频监控、分析研判、指挥调度”于一体的信息反馈机制,制定数字会商、数字建模、数字演练等制度,实现以信息化促进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数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构建系统化、扁平化、实战化、闭环化的“数治”工作路径,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整合干部群众和网格员队伍,定期轮值,构建全周期、全流程大数据响应机制。
       责任人冯鲁伟(聂拉木县委书记、二级巡视员,聂拉木口岸管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拉孜县


  项目名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预期效果: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年内在99个行政村全面推广普及积分制管理和红黑榜管理办法,无讼村数量力争达到8个。

  工作举措:一、以“党建+自治”为基础,激发乡村治理“源动力”。一是持续选优配强“领头雁”,实行村干部动态调整,年内组织70名村干部赴区外交流学习、选派5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上海短期挂职,提升村干部推进乡村治理的能力本领。二是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制度,推行“阳光议事”,畅通群众参与治理的渠道。三是指导督促制定能够落地实施的“村规民约”,力争“村规民约”修订完成率达到100%。四是依托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打造“一站式”乡村治理综合服务平台,调整充实网格服务力量,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二、以“党建+法治”为根本,筑牢乡村治理“保障力”。一是由县委政法委牵头组成法律宣讲团,提升农牧民学法懂法、尊法守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思维,年内开展普法宣讲不少于4次。二是通过“上门普法”“法官名片”“法官云讲堂”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法方式,提高乡村普法的覆盖面,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渠道。三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资源,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律法规宣讲,持续开展无讼村创建活动,带动农牧民群众学法懂法、遵法守法。四是健全农牧区司法服务体系,打造“订单式”法律志愿服务特色品牌,成立以员额法官为主,法官助理、司法行政人员为辅的法律志愿服务队,指导基层调解组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援助。三、以“党建+德治”为先导,增强乡村治理“软实力”。一是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崇德向善宣传宣讲,力争积分制管理和红黑榜管理办法推广率实现100%。二是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年内开展评选活动不少于4次。三是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动员在职党员干部“组团式”每季度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建立新乡贤人士库,在带领群众致富、乡村建设、邻里纠纷调解等重大事项中发挥参谋作用,推进乡村善治,力争建库率实现100%。

       责任人席付平(拉孜县委书记、一级调研员)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