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灾后重建累计供应平价砖块20余万块,节约成本超6万元;带动周边15名村民月增收1万元,村集体收益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完善和困难群众帮扶。日喀则市萨嘎县夏如乡达孜村一家临时砖厂的建立,不仅为灾后重建“添砖加瓦”,也为群众增收开辟了新路子。
灾后重建工作启动以来,各个工地上热火朝天,夏如乡党委副书记、达孜村包村干部拉罗敏锐地发现,外购建材价格高、运输难,成为拖慢重建进度的“卡脖子”问题。拉罗介绍:“我们整个夏如乡没有砖厂,施工队所需砖都是从县里或者其他地方运过来,不说价格,光是运输成本就很高。”
“重建不能只靠‘输血’,更要学会‘造血’!”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后,拉罗提出利用本地沙场资源,采取“党支部领办+村集体运营+群众参与”模式,创办全乡首个村办砖厂,既保障重建建材供应,又开辟就业增收渠道。
砖厂开办前,得先找到销路。拉罗找到施工方西藏德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他们算了一笔账:一车砖从160公里外的萨嘎县运到夏如乡运费就要几千元,而村里开办砖厂,不但运费能省不少,还可以送货上门。公司项目经理官强表示,为了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在施工中不论是人工、机械还是建材都以本地优先,为此与村里签订了保供协议,确定了从砖厂采购砖块。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拉罗还邀请懂技术、懂生产的当地施工队负责人驻点指导,并选派村民到外地砖厂跟班学习。
经过20多天的筹备,5月20日,砖厂正式开工,沉寂的荒滩热闹起来,每天有15名村民分三组生产,6000块砖被源源不断地运往重建工地。
“我家是重建户,用的砖正是自己生产的,且质量检测合格。现在我光是打砖就挣了3万元,其他时间还到工地上开装载机,一家总收入超过5万元。家里的新房已经封顶,等验收合格就可以搬家了。”正在砖厂忙碌的达孜村村民多布杰笑着说,灾后重建让他“挣了工资、建了新房、买了新家具”。
“灾后重建任务完成后,砖厂也将同步关停,但群众增收的路子不会停。”拉罗介绍,村里同步实施“和美乡村”巷道、排水沟等民生项目,继续以工代赈,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端稳“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