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5周年。为认真落实公安部党委、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关工作部署,充分展现全区公安机关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和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的丰硕成果,生动讲述基层奋斗故事,本报即日起推出“阳光下的守护”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实现刑事案件的高效处理成为关键课题。为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体制改革,推动刑事案件简案快办、繁简分流,着力构建“一站式”执法办案新模式,2024年7月8日,日喀则市公安局刑事速裁法庭建成并投入运行。自运行以来,成效显著,共办结案件48起。让案件办理驶入了“快车道”,起到了“减负、提质、增效”的良好效果。
为高位统筹,高标准谋划推进,日喀则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法治公安建设,把建设刑事速裁法庭作为进一步强化执法规范化,全力助推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先后组织人员前往北京市海淀区、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福州市等地学习借鉴区外公安刑事速裁法庭建设使用经验并联合政法委、检法司等单位,研究商讨推进速裁法庭整体建设及内部设计等工作,有效确保了刑事速裁法庭能够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先进理念建成使用。
“我们借助‘软硬’共建的方式,实现全流程的提质增效,推动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融合,为增强司法公信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日喀则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在硬件方面,专门设置刑事速裁法庭联合办公区域,让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相关单位及律师实现集中办公,有效缩短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距离,并依托“刑事速裁法庭”微信工作群,搭建起便捷的沟通桥梁,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同时积极探索功能的拓展延伸,于2024年10月份在刑事速裁法庭挂牌成立日喀则市公安局法治教育基地,通过组织行政机关单位驾驶员等特定群体现场观看庭审实况,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活动。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还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真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深度融合,让司法的阳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在软件方面,引进智慧庭审系统并接入法院专网,实现庭审数据实时共享,并通过专题授课与实操演练等方式,让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仅熟练掌握了智慧庭审系统的操作技巧,对整个工作流程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与实际工作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健全机制,制度化规范运行,制度建设是保障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基石,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基础上,会同检法司等单位联合出台了《适用速裁程序办理案件工作机制(试行)》,明确了适用范围、法律援助、侦查取证、审查起诉等各环节工作要求;研究制定了《办理醉酒危险驾驶案件证据指引》,明确了证据规格,为基层执法一线规范、高效办案提供了有力支撑。
刑事速裁法庭的成功运行,是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生动实践,也是司法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成果。自运行以来,危险驾驶类案件办理期限从平均6个月减至7日,一般轻微刑事案件办结期限缩至20日,这不仅节约司法资源、提升办案质效,还减轻了被告人诉累。2025年2月13日,扎某(化名)酒后驾车被查获,经检测已达刑事立案追诉标准。2月18日,公安机关对其立案并采取取保候审。在向扎某释明速裁程序并经同意后,2月20日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起诉。随后法院依法做出判决,整个案件在7日内便顺利审结。以往这类案件办结需半年以上,而速裁程序高效便捷,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对当事人工作生活的影响。
该负责人表示,日喀则市公安局将持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提升服务质量,致力于将刑事速裁法庭打造成领先的司法创新品牌,为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刑事速裁法庭的提质增效。同时,不断提升‘一站式’简案快办模式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努力实现公正与高效的有机统一,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