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西藏首个百万千瓦级电站——华电金上苏洼龙水电站。通讯员 戴麒麟 摄
五月,中国华电金沙江上游巴塘水电站将迎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重大节点,叶巴滩水电站首台机组转轮成功吊装,全力冲刺2025年年底首批机组发电目标……这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落地,不仅让沿江村庄旧貌换新颜,更让两岸百姓过上“家门口致富”的幸福生活。
从金沙江畔到海拔5370米的藏中腹地,世界海拔最高的风电项目首台风机长达93.5米的叶片成功运抵;各光伏阵列区建设如火如荼……这些都是中国华电持续服务西藏清洁能源“一基地、两示范”发展新格局的生动缩影。
多年来,中国华电加快建设金沙江上游国家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和藏中清洁能源基地,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共享共赢的高原特色发展之路,为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绿色动能”。
激活发展新引擎
4月15日,西藏境内第一个装机容量超百万千瓦的电站——苏洼龙水电站连续安全运行达1000天。自该电站投产以来,枯水期累计向西藏送电5.52亿千瓦时,有效缓解我区“丰盈枯缺”用电矛盾。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西藏最大内需水电站——DG水电站连续4年实现安全生产,年发电量约占西藏全社会用电量的五分之一。
5月中旬,金沙江上游又一水电站——巴塘水电站首台25万千瓦机组即将并网发电,并计划9月实现75万千瓦全容量投产。预计年底,叶巴滩水电站实现首批102万千瓦投产,昌都市260万千瓦光伏也将投产。
近年来,中国华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水光风储一体化方式,在雪域高原打造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在藏投产、在建和可研阶段清洁能源总装机近3000万千瓦。其中,金沙江上游国家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电源项目及配套送出通道已纳入国家“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成为国家能源局明确建设的四个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之一,也是西藏目前建设规模最大、进展最快、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清洁能源基地。
据悉,2025年,中国华电计划在藏完成投资93.61亿元,当年开工和在建装机突破977.6万千瓦,实现“十四五”期间累计在藏完成投资490余亿元。
绘就绿色新画卷
多年来,中国华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金沙江上游梯级电站在建设初期,就编制国内首个绿色水电策划方案,流域规划阶段保留37.4%的干流自然河段,建设阶段实施鱼类栖息地保护的支流河段达500公里,开创我国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相协调的“金上模式”。
叶巴滩水电站鱼类栖息地保护案例入选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中方立场文件和2024年联合国COP16能源转型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案例;巴塘水电站为减缓对干流12公里保留河段的影响,将预可研阶段推荐的坝轴线上移160米,增加投资2亿元,被誉为水电工程为生态环保让路的典范;苏洼龙水电站建成西藏最大鱼类增殖放流站和国内首套升鱼机、集运鱼船双向智能过鱼设施;DG水电站建成世界海拔最高和落差最大的生态鱼道。多年来,中国华电在藏累计实施人工增殖放流鱼苗569万尾,以实干担当守护高原生灵草木,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同时,中国华电积极参与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累计完成造林8800余亩,成为能源行业造林面积最大的领军企业,连续3年荣获“南北山绿化先进集体”,为打造“绿满拉萨”的生态蓝图贡献重要力量。
厚植幸福新沃土
来到金沙江畔的昌都市芒康县索多西乡,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乡早已焕然一新。十余年来,中国华电结合项目建设,累计支付征地移民补偿资金28.27亿元;投入7.4亿元,新建复建跨江大桥7座、修建交通公路117公里,切实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实施电力援藏,利用重点工程以工代赈,积极吸纳地方车辆和当地群众参工参建,累计创造产值约4.57亿元;招聘西藏籍大中专毕业生98名,定向培养45名建档立卡户学生并安置到华电工作,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帮扶转变。
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华电紧急向日喀则市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所属在藏企业第一时间对接地方党委、政府,及时组织采购灾区急需物资共计3700件,在震后不到24小时内,将抗震救灾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些荣誉,见证着中国华电在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进程中所展现的实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