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区内要闻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上海援藏让日喀则结出“致富果”

发布时间:2024-09-15 作者: 来源:西藏日报

传统纺织品氆氇走上国际舞台,藜麦在戈壁荒滩上飘香,吉角村散发着幸福味道……近年来,在上海援藏的大力支援下,日喀则立足自身禀赋,通过多种有效举措,全方位探索群众增收新路径,让日喀则发展更有速度、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厚度。

江孜县:氆氇走上国际舞台

手里线盒不停翻飞,双脚有节奏地踩踏,坐在改良后的氆氇织机前,手工艺人们正全神贯注地编织着氆氇,这里是江孜县阿佳格桑氆氇农民专业合作社。

颜色亮丽的手工编织围巾。

作为上海对口援藏的重要项目,2023年,牵手“上海工匠”郭秀玲领衔的沙涓品牌,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率先在江孜打造氆氇制作的“前店后坊”,携手构建江孜氆氇的全产业链体系。郭秀玲说:“我们对氆氇织机进行了改造,现在可以织出更多花纹。同时,也对色彩搭配等进行设计,不断创新编织工艺,带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

款式新颖的编织产品。

据了解,2023年,阿佳格桑氆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额约45万元,净利润10.6余万元。合作社工人也从1名增加到12名,工资从过去的每月3000元增加到4800元。在共同研发的新式机器上,上海工匠与江孜手工艺人织出了“共创梦”。

2024年1月,氆氇产品荣登法国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向全世界展示氆氇编织技艺。

萨迦县:高原藜麦蓄势待发

走进海拔4000米的日喀则市萨迦县扯休乡甲琼村,映入眼帘的是2000余亩的藜麦地,一株株饱满的麦穗随风摇摆,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当地种植的藜麦。

藜麦虽然名字里有“麦”,但既不是麦子也不是谷物,而是藜属植物的一种。藜麦起源于安第斯山的盐湖地区,天然适合高原环境,是最为耐逆,即耐旱、耐盐、耐低温的传统作物。

2023年4月,在上海援藏萨迦小组的牵线下,萨迦县、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藜高科(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签订了“萨迦县高原藜麦种业创新与产业化示范推广项目”框架协议,三方将共同推进藜麦种业创新与产业化项目合作。

一株株饱满的麦穗。

上海第十批援藏干部萨迦小组领队、萨迦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沈佳梁告诉记者:“截至2023年,2000余亩高原藜麦种植基地,示范种植17个品种藜麦。同年,萨迦县扯休乡又建立200亩的高原藜麦育种基地,试种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发的50个品种。”

“目前已研发出青稞藜麦米粉、白藜麦米、三色藜麦蝴蝶面等产品,在上海等大城市供不应求。2024年萨迦县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0亩。”中藜高科负责人单立明告诉记者。

拉孜县:吉角村的华丽蜕变

在遥远的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有一片被冰雪覆盖、云雾缭绕的神秘土地——吉角村。吉角村海拔近4900米,曾是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海拔最高的村居。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吉角村的先民于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块土地作为家园。他们长年顶着凛冽的寒风,穿梭在年平均气温零摄氏度以下的高寒牧场上,放养着赖以生存的牛羊,世世代代与最严酷的自然环境展开极为艰辛的生存斗争。

村民们的新居。

为了改变古角村的困境,近几年来,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联络组拉孜小组与拉孜县委,县政府紧密合作,通过全方位调研和上级政策支持,成功实施了吉角村易地搬迁暨乡村振兴项目。2023年11月28日,吉角村乡村振兴项目一期居住项目顺利完成并交付。37户143名吉角村村民告别了海拔4900米的艰苦之地,迁入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新居。

新家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宽敞明亮的房屋、现代化的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

吉角村智慧社区荣获“年度数字城市金牌项目”。

紧邻县城,吉角村村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你会发现这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走进一户居民家中,智能设备随处可见。人员通道监测系统、养老管理平台、智慧供暖系统等智能设施系统遍布社区,实现了有效的智能化管理,让社区生活更安全、便捷、环保。据悉,吉角村智慧社区建设方案还荣获“年度数字城市金牌项目”,这也是西藏首个获得该赛事金牌项目的村居。

乡村振兴创新中心。

记者在吉角村村口看到了乡村振兴创新中心,面积为715平方米,共两层。一楼由咖啡厅、“沪藏之心”会客厅组成,二楼为主题展厅。依靠吉角村打造的商业配套项目,包括县级共享助农直播、村合作社以及商贸服务等,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就业机会,这一切都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与满足。

Error:1005 Invalid URL点击重试

乡村振兴创新中心咖啡厅一角。

吉角村的变迁,是沪藏一家亲、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现在的吉角村已经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高山小村了,它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上海援藏助推日喀则产业生机勃发、增进民生福祉,一幅产业旺、村和美、同致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