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木林县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工作贯穿县域发展全过程,构建起“校园标杆引领、文化浸润人心、实践全域覆盖”的工作格局,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湘巴大地持续绽放。
走进南木林县第二中学,走廊里布置着师生共同制作的民族风情主题墙报;图书角增添了大量反映各民族文化的绘本;社团活动交织着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交融……处处洋溢着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当记者来到初二(一)班教室时,任教三载的央珍在讲台前,指尖轻叩屏幕,清亮的嗓音穿透教室,正在教授《民族大团结》的一堂课,将学生的目光牢牢锁在屏幕上那些跨越民族的温暖瞬间。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会充分挖掘关于民族团结相关的教育资源给学生讲解。定期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在初一年级设置了每周一节的民族大团结思政课,将民族团结相关的知识理论深入到学生心中。
社团活动是南木林县第二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重要一环。社团日开设孔子学堂、民族舞蹈等27门课程促进文化交融,“潍南一家亲”鲁藏交流拓展“手拉手”实践,筑牢跨地域情感纽带。汉族教师催现英对此感同身受,提起她开设社团她笑着打开了话匣子:
我是南木林县第二中学心理咨询室的负责老师。这些都是心理咨询师的一些器材,学生如果在心理方面有问题或学习方面有压力,人际交往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的话,他们就会主动过来找我谈心谈话。有的同学是来了以后他不知道怎么说,我就用这些小道具,让他们在沙盘上面摆一下,从他摆的这个我来分析他的心理情况
据了解,南木林县第二中学现有41个教学班、2264名在校生,教职工164人,汉族33人,少数民族131人,其中藏族130人、彝族1人。今年是南木林县第二中学的校庆20周年,因此我制作了几个剪纸作品。主题是“国泰民安、吉祥万年”。这个主题就是全国人民大团结、各族人民团结一家亲,我是汉族,我的老公是藏族。我们是通婚家庭,两个孩子也是民族团结的小孩。
能在全国民族团结的标杆学校学习我特别骄傲,我们学校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藏汉彝等不同民族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校园里处处都能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在这里我学会了尊重和友爱不同民族的同学一起学习活动,让我真心觉得我们就是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南木林县第二中学凭扎实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先后获评2018年、2023年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9年更斩获“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殊荣,成为民族团结教育标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也是全县民族团结工作的生动缩影。
我校民族团结工作的核心就是构建了“三进三融”的常态化教育机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而言,一是让民族团结进学校,通过打造“两廊一场”三维文化阵地,营造全员浸润环境。二是进课堂,融德育,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课程,筑牢师生的思想根基。三是进社团融活动。通过丰富的社团和手拉手实践活动,促进文化交融与情感认同,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七日教育闭环体系,将国家意识、理论认知,还有劳动协作等主题贯穿到每周的每一天,做到日有主题,周有闭环,最终构建起一个文化浸润、课堂渗透、实践升华的立体化教育模型。
校园里,“文化浸润—课程渗透—实践升华”三维教育路径推动理念转化为行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扎根生长。如今的南木林县,正将民族团结的力量从校园辐射至社会每个角落。湘巴大地上,各民族紧紧相拥的“石榴”愈发饱满坚实,在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的道路上,一笔一画勾勒着各族群众同心同德、携手向前的动人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