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拉日铁路开通十周年丨云端之轨 倾心护卫 云端珠峰

发布时间:2024-08-15 作者: 来源: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今年是

拉日铁路通车的第十年

十年弹指一挥间 

是风雪十年 艰苦十年

又是奉献十年 自豪十年


在蜿蜒的拉日铁路线上,有这样一群人,十年来,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均海拔3800多米的“生命线上”,用青春和热血默默守护着铁路的平安畅通。



2014年夏天,随着一声悠扬的汽笛声,一条崭新的铁路——拉日铁路,正式通车,让我区西南地区摆脱了单一依靠公路运输的历史,正式迈进“铁轨经济”时代。从那时起,这条拉日铁路上就多了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


“呜呜呜……”列车飞驰而来……


从日喀则出发,乘坐火车沿拉日铁路一路向东,透过车窗,每隔几百米就可以看到护路队员的身影。窗外,他们身姿挺拔笔直,伫立在铁路边,伴随着呼啸而过的列车抬起右臂,庄严地敬礼,给人以满满的安全感。



桑珠孜区甲措雄乡联卓村南侧1公里处,有一栋二层小楼,一根旗杆,几间简易房,这就是桑珠孜区联卓护路队的营区。护路队采取半军事化管理,队长白玛罗布和他的队友们起床第一件事是军事训练,然后是早餐、值班交接、清道,在列车到达前半小时,他们必须完成清道等工作,等列车驶来,向列车敬礼,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


正值较暖和的8月,但在这里天空下起小雨,气温才10摄氏度。“全年有将近4个月的风雪漫天、严寒刺骨,气候有些恶劣。” 白玛罗布告诉记者。



走进拉日铁路桑珠孜区段联卓大队的会议室,白玛罗布正在给在岗的队员们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白玛罗布告诉记者,除了巡逻、排除障碍物、清理垃圾、查看护栏、训练,每周还要定时定点学习最新政策办法、业务知识、先进经验等,打造业务学习“加油站”,提升全员业务能力和个人素养。


白玛罗布是2014年参加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当年8月,分到了现在所在的护路大队,负责保卫拉日铁路桑珠孜区段联卓大队安全运营,至今已整整10年。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住的是帐篷、简易房,巡逻主要是摩托车和徒步,在帐篷里用水、用电都不方便,打水要走很远的路,特别是到冬季,把冰块取回来,等融化了才能喝水。”白玛罗布笑着回忆起10年前,交通极其不便、吃菜难、就医难、取暖难、住宿条件简陋是队员们面对的最现实问题。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拉日铁路护路队全体队员坚守岗位,每天24小时,不管是烈日下、暴雨中,还是漫天飞舞的大雪里,铁路沿线,都有他们忠实守护的身影。


看着这群护路队员的脸庞,记者问起他们的年龄,一个面孔黝黑的男孩说:“我才二十出头。”


这个面孔黝黑的男孩叫罗布旺久,来自谢通门县,今年只有24岁,当护路队员已有四年。


白玛罗布说:“我们这儿一半以上的队员都还没成家,主要是由于工作性质限制了社交圈子。”



即便是这样,他们依然选择了坚守,在他们的眼里这条路是党和政府送给藏族同胞的特殊礼物,承载着家乡发展的希望。


“看着一趟趟列车安全地从眼前经过,当火车鸣笛声响起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有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罗布旺久告诉记者,工作虽然枯燥寂寞,但是他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是有意义的。



如今,他们住的是宽敞明亮的新营房,并且装上了暖气,可以看出这十年来,拉日铁路护路队的工作生活也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这离不开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和对于铁路护路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护路队员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也进一步保障了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作看上去并不复杂,其中的艰苦却是外人难以想象的。白玛罗布还介绍,除了这些,队员们冬天需要顶着似刀的寒风对损坏栅栏进行维修,有时候,牛羊等动物会钻入铁路护坡进入轨道区,不仅会损坏铁路护坡,严重的还会危及火车行进安全。



在这条拉日铁路“生命线上”,护路队员们践行和弘扬着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护路队员战冬寒、斗缺氧,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了护路任务。


  “在这10年来,我大队全体队员风吹日晒,早出晚归在铁路沿线,用坚守岗位奉献青春,为拉日铁路这条线的畅通而战,感到很光荣……”白玛罗布说。


今年31岁的白玛罗布,在这10年的时间里,他以路为家,与家人团聚时间非常少。“想家,但是不后悔。”当记者问起有没有想家的时候,他却这样回答。



其实,在拉日沿线还有很多护路队员像白玛罗布一样,默默守护在“拉日铁路”,为广大市民游客的安全通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白玛罗布表示,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守好拉日铁路这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