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隆县在建强阵地、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上持续发力,从“在哪教”“教什么”“怎么教”三方面精准解题,推动了党员教育见质见效、出新出彩。
突出“阵地”夯基垒台,破解“在哪教”的难题。按照“服务中心大局、梯次有序推进、功能设施完备、特色亮点鲜明”的思路,先后在县域内打造1所国门党校和6所乡村党校(百姓课堂),并对其组织架构、管理机制、经费保障等进行规范提升,为做细做实做优教育培训夯实基础。修缮设计吉隆县党性教育基地、贡当乡边境党性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4处、县廉政教育基地1处,整合“石榴籽”红色驿站、国门书吧、党建会客厅等特色党性教育基地50余处,打造国门二十一勇士等现场教学点6处,积极打造吉隆国门党建基地1处,全方位加强微阵地建设。紧盯“三区一高地”创建、“两区”建设等任务,将乡村振兴、边贸加工、物流产业等重点工作一线作为党员壮筋骨、长才干的练兵场,组织党员到产业园区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实践锻炼,将党员培训工作由“室内”延伸到“室外”、由“书本”延伸到“体验”,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实效。
突出“内容”因需施教,破解“教什么”的难题。聚焦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业务知识培训三大板块,采取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培训意见,摸清培训需求,调整优化课程设置,设计契合实际的“培训菜单”,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党务工作者培训班”等小班制培训班次,不断满足党员教育“多维需求”。聚焦教育内容本土化、特色化,深度挖掘松筠巡边故居、口岸国门等实物背后蕴含的史实,编制《回首过去 千年古道 娓娓诉说交往交流交融悠远历史》《俯瞰今朝 边关吉隆 处处绽放民族团结进步绚丽之花》故事书;突出基层一线党组织和党员典型事迹,开发《格桑花开—千年古道 边关吉隆》《玛嘎村迁新居 换新颜》《吃水不忘挖井人 铭记党恩跟党走—记达曼人新的一天》等一批党员教育优质课件,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史诗故事、发展巨变成为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
突出“模式”多维赋能,破解“怎么教”的难题。整合国门党校、乡村党校(百姓课堂)教学资源,邀请身边榜样、优秀党员、“土专家”“田秀才”等群体进课堂,讲授特色党课40余场,覆盖党员1600余人。探索“互动式、分享式、沉浸式”方法,组建县乡村三级流动宣讲队,深入社区镇村、偏远牧场点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开展“上门送学”活动,确保党员不“漏学”、不“缺课”。注重发挥互联网平台便捷优势,利用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客户端、西藏先锋、珠峰党建等平台,运用吉隆融媒体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赋智提能”等特色专栏,将课堂搬上“指尖”,让党员处处可学、时时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