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甫村和庞达村,这两座风光秀美的乡村,在日喀则都是“瑰宝”一般的存在。
吉甫村位于日喀则吉隆县吉隆镇,这里有壮阔的原始森林、陡峭的绝壁深谷、多变的瀑布河流,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吉甫村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过去,由于道路、住宿等基础条件不足,村落一直隐藏在喜马拉雅山脉深处,鲜为人知。庞达村则坐落于风光旖旎的亚东沟,因紧邻庞达草场而得名,同样风景动人、村落整洁。
近两年,日喀则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两个村子的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当地分别利用村民的闲置房间打造乡村民宿,让小小的村落焕发出全新生机。
吉甫村:国庆民宿收入预计可达5万元
吉甫村的民宿改造项目自2022年3月25日启动,于2023年7月1日正式运营,总投资1000万元,全村24户人家中,有19户群众都拿出自家闲置的房间,由政府统一装修,后期运行经营主体由日喀则文旅集团公司承接,每间房每月付给村民1000元租金。
日喀则文旅集团公司在村里招聘了7位村民,作为民宿的服务员,经过培训后,负责日常清洁整理等事务性工作。
吉甫村风景如画
当地村民介绍,旺季期间,一个标间的价格是每晚350元、单间280元。国庆期间,根据目前村里民宿的预订情况,民宿收入能达到5万元左右,预计实际收入可超过5万元。
不仅如此,为了吸引游客,村民还借助自家庭院和房屋,开设了18个茶馆、10余间小商品店,售卖旅游纪念品、虫草等。
吉甫村的旅游氛围还吸引了尼泊尔人来此投资开饭店。在其中一家尼泊尔餐厅里,老板米玛次仁和店内3名服务员都来自尼泊尔。店员萨嘎次仁说,饭店刚开张6个月,今年7、8月份游客比较多,生意较好,高峰时月营收能有2万多元,老板就是看中了这个村的文旅发展,所以在此投资。
在吉甫村开店的尼泊尔人
饭店服务员说,中国游客最喜欢点的尼泊尔菜是最左上方的尼泊尔套餐,店内收账可用微信
庞达村:村民为揽客印名片、拍抖音
亚东县庞达村坐落于玛曲河畔的开阔地上,近百栋青瓦白墙红色廊柱、颇具藏式特色的两层小楼,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山间河谷中,构成了一幅独特的藏式风情画。
亚东县庞达村紧靠中国与不丹边境,在上海援藏的大力支持下,99户470名左右群众从平均海拔4650米左右的牧区搬迁至海拔2000米左右的边境村。如今,这个曾经偏远落后的小村庄,在上海对口援建下,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边境小康示范村。
村子里“上海援建”的标识十分醒目
对庞达村的村民们来说,守边护边是职责,村民们都为能加入护边员队伍而自豪。巡边时,护边员们会捡一些好看的石头来作为留念。上海援藏干部、当地文旅部门独辟蹊径,培训村民成为“彩绘师”,在石块、枯木等材料上,描绘出一幅幅具有当地特色的美丽图画。
原本普普通通的石头摇身一变,成了兼具审美价值与纪念意义的文创产品,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也成了庞达村的文创名片。2023年,仅“石绘”产业一项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4万元。
有了游客的到来,餐饮、住宿等旅游产业也要跟上。2021年,当地政府在村里进行抽签,选了7户人家、14间房进行统一装修改造,并对这7户村民进行培训,教村民如何运营民宿。目前,全村有14间房具备了接待游客的能力和资质,每间房的价格在200元/天。
庞达村一角
目前,来村里入住的游客并不算多,以今年8月为例,全村的民宿收入约在1.5万元,入住率不到20%。不过,开设民宿的村民普遍对运营很有积极性,村民国吉和德吉说,为了吸引游客,他们自制了宣传名片,还为入住客人提供酥油茶、糌粑等食物,他们的女儿还在抖音上开设账号,宣传自家民宿。
如何兼具标准和独特
吉甫村和庞达村,都通过盘活村民家闲置的房间,把民居变成民宿,“就地取材”,一方面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另一方面,又满足了游客的住宿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吉甫村的民宿内部
在民宿的运营模式上,这两个乡村做了不同的探索,颇有代表性。
吉甫村的民宿由一家公司统一运营管理,并聘任当地村民成为专门的服务员,民宿的服务标准比较统一,村民只收取租金、不参与民宿的直接运营。
而庞达村的民宿则由提供房间的村民自己来管理运营,更能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游客也能更好地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如何既能完善乡村民宿的服务标准、提升服务品质,又能让游客获得更丰富、独特的旅游体验,这是摆在日喀则“新兴旅游”乡村面前的一个思考题。相关部门、旅游公司和村民可以合力探索出更为智慧的运营方式,让“美丽经济”愈发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