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新补录的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快速适应高原工作生活环境、明晰履职要求,同时规范各用人单位管理服务流程,10月19日下午,团市委召开2025年大学生西部计划西藏专项日喀则市服务队补录志愿者岗前培训会。团市委书记马德彪,各用人单位代表及新补录西部计划志愿者,共30人参加会议。




会上,马德彪同志围绕“让志愿者在日喀则安心服务、担当作为”的核心目标,对11名新补录西部计划志愿者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为大家的志愿服务之路划定清晰准则。一是 以“学”为基,加速角色深度转型。志愿者既要聚焦“业务能力”补短板,主动系统学习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核心业务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参与实操、请教领导同事等方式,尽快熟悉岗位职责、掌握工作方法,避免“上手慢、适应难”的问题;也要围绕“地域适应”强认知,主动了解日喀则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政策要求,尤其是民族团结相关知识,减少因地域差异产生的工作生活障碍;更要注重“思维转变”提站位,彻底告别“校园依赖型”思维,树立“职场担当型”意识,从“被动接受任务”转向“主动谋划工作”,真正实现从“学生”到“基层服务者”的身份与心态双重跨越。二是 以“责”为要,恪守履职核心准则。志愿者要将“爱岗敬业”融入工作日常,对待每一项任务都要严谨细致、保质保量,不敷衍、不推诿,以“钉钉子”精神把工作做实做细;更要充分认清日喀则作为西藏稳定发展、民族团结关键区域的特殊性,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要时刻绷紧“保稳定”这根弦,在工作生活中主动防范化解潜在风险,不参与任何可能影响稳定的活动;要严守“守秘密”纪律红线,对工作中接触的敏感信息、内部资料严格保密,不泄露、不传播,切实筑牢履职安全防线。三是以“纪”为纲,严守行为底线边界。志愿者要将“遵规守纪”作为基本准则,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工作纪律等,不搞特殊化、不触碰红线;要注重“言行规范”,在公共场合展现当代大学生志愿者的文明素养,待人接物礼貌谦和,在网络空间坚守舆论底线,不发表不当言论、不传播负面信息;要主动“维护形象”,深刻认识到自身言行不仅代表个人,更关乎西部计划志愿者群体的整体声誉,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志愿者。

在对志愿者提出要求的同时,马德彪同志也针对各用人单位的管理服务职责,明确三点意见建议,确保志愿者“留得住、用得好、有成长”。 一是坚持规范导向,杜绝特殊化。各用人单位要将志愿者纳入常态化管理体系,参照正式干部职工的标准制定管理细则,涵盖日常考勤、工作考核、思想动态跟踪等内容,既不降低要求、放任管理,也不额外加压、过度约束,做到“严管与厚爱结合”;要建立志愿者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其工作表现、学习情况、问题反馈等,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帮助志愿者解决成长困惑,避免“重使用、轻培养”“重任务、轻关怀”的问题。二是聚焦实际需求,强化实效性。各用人单位要严格落实西部计划相关政策要求,优先保障志愿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住宿方面,要提供安全、温暖、整洁的居住环境,根据高原气候特点配备必要的防寒保暖设施,定期检查水电安全;饮食方面,要兼顾不同地域志愿者的饮食习惯,保障饮食安全与营养均衡,对有特殊饮食需求的志愿者尽量予以协调;补助发放方面,要严格按照政策标准,每月按时足额发放生活补助、交通补贴等,不拖延、不克扣,确保志愿者生活无后顾之忧;同时,要为志愿者配备高原疾病预防药品、应急物资,定期组织健康检查,帮助志愿者科学适应高原环境。三是健全三方机制,提升协同性。各用人单位要牵头建立“用人单位-团市委项目办-志愿者”三方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搭建线上沟通群等方式,实时收集志愿者的工作难题、生活困扰;对志愿者反映的问题,要第一时间梳理汇总,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需协调的主动对接项目办研究方案,坚决杜绝“推诿扯皮、问题积压”;尤其要关注志愿者的心理健康,对出现高原反应、思乡情绪、工作压力大等情况的志愿者,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必要时联系专业心理机构提供帮助,确保志愿者身心健康。

下一步,团市委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优化服务保障、强化管理协同,引导广大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日喀则市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族团结等工作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让青春之花在高原大地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