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民团体工作

专家解读 | 发挥妇联组织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4-10-28 作者: 来源:中国妇女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妇联组织需要在全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准确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首先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性意义,进而在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生产关系发展格局中找准自身的发力点,发挥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这意味着妇联不仅要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也要为新质生产力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后挫力提供缓冲带。 


加快组织建设,为女性人才资本集聚提供组织保障

发展优质生产力,核心在技术,根本在“人”,要高度重视人才资本在新一轮生产方式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妇联组织要充分认识女性人才资本的多维度构成特征,在不同层级女性人才资本中强化组织建设,坚守政治阵地,为人才资本集聚提供组织保障。


组织吸纳,强化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这是群团组织同一般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也应该成为衡量群团组织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政治标准。” 近年来,女性科技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增幅明显,增速较快。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3)》,截至2022年,全国女性研发人员总数为244.7万人,占全国研发人员总量的26.03%。截至2022年年底,三大先导产业重点企业从业人员中女性占比已达39.6%,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面对迅速增长的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如何发挥妇联的组织力量、将分布于各领域的科技人才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是新时代人才发展趋势为妇联组织提出的新课题。


摸清底数,构建女性劳动者队伍的复合型组织网络。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多元化的劳动力结构,对创新科技领域的女性后备力量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中的女性劳动者,妇联组织应充分予以考虑,强化与工会和共青团联动进行的组织建设和纵向吸纳工作。通过“立体化、多层面的组织体系最广泛地把广大妇女吸引过来、凝聚起来”。首先,加强对女性科技后备人才“蓄水池”的培育力度。要充分关注在校女生的就业培育和职业发展问题,着力将女性的教育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其次,提升灵活就业女性的组织化建设。数智时代的来临让更多女性在新业态领域中找到就业机遇。2017—2022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就业女性在全市正规就业女性中的占比由81.9%上升至85.6%,其中知识性、技术型、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业从业女性占比提升明显。


做性别友好环境的守护者,为生产要素创新配置营造制度空间

激发并扶持女性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营造性别友好的营商环境,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浪潮,具有不可替代的进步意义。

首先,为女性参与科创领域提供多元化交流平台。在全国系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妇联组织充分发挥自身庞大的组织网络,在经济发展和创新科技领域全面推进女性更高水平的多元化参与,让“她力量”可以被看见、被感知、被承认。在女性高端科技人才交流方面,“她力量”可见。如2021年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中设立“她论坛”,2022年在上海浦江创新论坛中设立“女科学家峰会”。加大女性科技人才培育支持力度,完善分性别的“科技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在女性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体系方面,“她力量”被感知、被承认。如上海在市级层面,开展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巾帼创客奖、长三角女性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

其次,为企业创新发展打造“性别友好”营商环境。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良好的营商环境对激发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动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依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3)》统计数据,2022年,在所有企业类型中,女性研发人员主要集聚在民营企业,总计达61.69万人,占比约22.6%。与此相应的是,妇联组织参与“性别友好”的营商环境建设,为女性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制度发展空间,是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素的必然要求。2018年,上海市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委员会正式成立。该机构是由上海市妇儿工委和市妇联共同发起,由市妇联直接领导的非常设机构。对上海市政府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条文进行性别平等评估,指出隐性的性别忽视和性别偏见,并形成相应法律规章的修改意见。2022年,上海市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委员会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点,顺利将性别平等评估工作推向法治化轨道。

促进传统家庭服务领域迭代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底盘保证

家庭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长期发展有着基础性影响,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冲突是制约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重要一环。支持女性人才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需要妇联组织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家庭服务领域不断迭代升级。

首先,促进家政服务提质增效。根据第四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目前中国在业女性照料家庭成员和做饭/清洁/日常采购等家务劳动时间为154分钟,约为男性的2倍。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的外部供给途径,探索数智化时代“家庭服务巾帼行动”的新方向,协调家政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建设根基。应通过技术下沉,积极探索传统家政领域的迭代升级。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共享平台等方式,降低家政产业的用工成本,提高服务的单位附加值,让更多家庭用得起、用得好,切实解决传统家政服务产业的普惠性难题。另一方面,结合新技术力量加持,通过政府赋能的方式深入调整家政服务队伍结构,推动科技人才和其他优质人力资源向家政服务领域转移,切实为家政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加新活力。

其次,强化托幼服务提量增质。截至2021年,全国有3岁以下孩子的家庭,白天主要由托幼机构照料的仅占2.7%,由母亲照料的高达63.7%。在全国推行普惠性托育服务背景下,如何切实提升托育服务质量,让婴幼儿父母可以真正从公共托育服务中获益,已经成为制约两性平等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标志。妇联组织需结合数智技术系统提升托育服务资源优化布局,着力促进托幼服务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借力数字技术同步提升托育服务覆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通过大数据平台排摸群众真实需求,摸清底数,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促进妇女儿童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切实保障“儿童友好”的软环境建设,系统提升托幼服务人员和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严厉打击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是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根本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征程,妇联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不仅要带领中国广大妇女在经济发展中奋楫笃行,也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儿童培养和家庭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