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乡:以“民族团结+”行动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民心

发布时间:2025-11-02 作者: 来源:日喀则民族团结创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尔乡积极探索创新,以“民族团结+”行动为抓手,多维度、全方位开展工作,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在各族群众心中,促进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绽放民族之花。文化是民族的灵魂,纳尔乡深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一系列举措让文化在传承中焕发生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用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的视频展示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讲述各民族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定期举办“民族团结故事会”,邀请本地老党员、驻村工作队队员走上讲台,用质朴的语言分享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以“小故事”阐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大道理”,激发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民族团结+民生实事,共筑幸福家园。纳尔乡将民族团结工作与民生实事紧密结合,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党员干部与帮扶群众共同制定致富计划,协调解决就业难题,关心孩子教育,帮助申请各项补助等。在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各族群众共同举办联欢会,大家一起参加文体活动、分享美食,在欢乐的氛围中拉近彼此距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民族团结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凝聚思想共识。构建“党委领导、多方参与”的宣传教育格局,组建“民族团结宣讲队”,队伍成员包含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基层宣讲员等。为提升宣讲水平,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增强他们对民族政策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同时,邀请熟悉本地民族情况的“土专家”“田秀才”担任义务宣传员,用方言土语将民族政策、团结理念传递给每一位群众,使宣传教育更接地气、深入人心。

民族团结+乡村治理,夯实稳定根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在处理乡村事务时,充分征求各民族群众意见,让大家共同参与乡村治理。通过建立“月总结、季评估”制度,分析民族团结工作成效,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同时,走村入户收集群众建议,不断优化工作内容,让民族团结工作持续改进、长效开展。

通过一系列“民族团结+”行动,纳尔乡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下一步,纳尔乡将持续创新,不断拓展“民族团结+”的广度和深度,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土地上常开长盛,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