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全机制强保障,筑牢育人“压舱石”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环节,构建“三级联动、全域覆盖”的工作体系,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制度支撑。

2、深耕课程重浸润,播撒团结“金种子”

立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构建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强化教材与师资建设。全面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中华民族大团结》等教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等书籍,开展民族团结教材专题培训,378名教师参训提升,夯实教学基础。丰富教育实践形式。组织学生参观市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开展“祭英烈”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历史、增强认同;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依托市、县、校三级教研机制,征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公开课案例,开展“集体备课+跨校研讨”,开发《雪域儿女心向党》等示范课12套,让课堂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阵地。凸显学段教学特色。小学阶段以情感启蒙为主,白朗县嘎东镇小学开设石头画兴趣班,融入“五个认同”;初中阶段聚焦“四个与共”理念,桑珠孜区第二中学通过“龙藏杯”示范课开展800余节民族团结课程,本地教师拉巴扎西在援藏教师指导下成长为自治区骨干教师并获国家级奖项;高中阶段强化政治素养,依托西藏青少年科学院7300万元援建项目,组织3125名学生参与科技实训,感受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3、搭建平台促交融,绘就最大“同心圆”

以“交往交流交融”为核心,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互动载体,打破地域与民族界限,让各族师生在共融中增进情谊。深化校内交融。全面推行“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混合就餐”模式,开展“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桑珠孜区第二中学援藏教师与本地师生共“过林卡”、同看爱国影片,156次家访架起心灵桥梁;援藏教师唐嘉男为学生普潘多赠送绘画工具,帮助其重拾自信、融入集体,让温暖在校园传递。拓展区域联动。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构建“云端+实地”双向交流网络。桑珠孜区第二中学与佳木斯市六中视频共升国旗,两地学生隔空对话、共话梦想;开展“童心向党歌唱祖国”云合唱、民族团结主题夏令营等活动,年内惠及1.2万余名各族学生,“鲁藏一家亲”“龙藏心连心”的理念深入人心。

4、厚植文化育新人,打造育人“风景线”

坚持“文化润校”理念,推动地域特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让民族团结在文化浸润中升华。打造特色校园文化。青岛小学构建“科技+民族团结”主题校园,西藏青少年科学院成为综合素质教育标杆;南木林县各学校以孔子学堂为载体,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藏文化交融。推进实践与志愿服务。组建“珠峰旗云”志愿服务队,援藏教师开展“阳光陪伴成长”公益活动,为福利院儿童义务辅导;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国庆节”等节点,组织“书写家乡变化歌颂党和祖国”“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遗址、走访产业基地,领悟“团结奋斗”的时代内涵。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全市学校广泛开展“红色主题阅读”“踏红色足迹”等研学实践,今年以来召开红色文化主题班会5100余节,组织1000余人次学生赴革命老区、博物馆研学,举办红色歌咏、朗诵等活动360余场;组织12批次569名学生赴北京、上海等地研学,邀请青岛44名学生赴日喀则,与本地学生同上思政课、同跳锅庄舞、同升国旗,让各民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5、协同赋能强队伍,共护团结“民族根”

以校家社协同育人为抓手,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维度,同步强化队伍专业素养,实现“育人实践”与“能力支撑”双向发力。完善协同工作格局。桑珠孜区教育局、康马县教育局、市二高等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结合民族特点与办学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清单,完善全市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形成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工作态势。提升队伍专业能力。思政教研基地紧扣“理、人、事”关键要素,开展专题培训,既解读民族团结前沿理论,又剖析教学案例、提供实践对策,提升基地人员课题研究能力;举办党建引领校家社协同育人部署培训会,通过专家解析、经验分享,为参会人员提供方法指导,邀请县(区)、学校代表交流先进做法,凝聚育人共识。

6、创新载体求实效,奏响团结“新乐章”

立足育人需求,创新工作载体,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提升工作实效。深化校家社共治。日喀则市小学成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通过民主推选、明确职责、实地监督,构建透明化膳食监督体系,既保障学生健康,又拓宽校家社协同育人路径。加强跨区域协作。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薄存旭率家庭教育专家团队赴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围绕德育管理、家庭教育、鲁藏德育合作交流,推动鲁藏教育协作向纵深发展;教育部专家赴日喀则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胜任力》专题培训,为近200名班主任及德育管理人员提供新思路,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全市1123所学校21万余名师生收看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大会,同上纪念抗战胜利思政大课,引导师生增强“三个意识”、树立正确“五观”;开展“格桑花开映初心 强国有我创未来”抗震救灾主题开学第一课,覆盖1.3万名教师、19万余名学生,获《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报道;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围绕“雪域奋进六十载 强区有我启新程”主题,分学段制作示范课,取得良好育人成效。
如今,民族团结之花在日喀则校园灼灼绽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深根植学子心田,育人成果丰硕。展望未来,日喀则市教育系统将以忠诚为笔、以担当为墨,持续深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珠峰脚下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雪域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