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交流交融】跨越4000公里的文化之约 西藏少年齐鲁研学续写 “鲁藏一家亲” 深情

发布时间:2025-10-17 作者: 来源:南木林发布

在潍坊援藏工作组的支持下,一群来自西藏南木林县的少先队员,跨越4000 公里山河,踏上齐鲁大地,开启为期10天的“石榴籽粒心连心”沉浸式研学之旅。这场旅程将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结合,让孩子们在触摸非遗温度、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家国情怀中,深植“鲁藏一家亲”情谊,为两地文化交融添彩。



精耕细作:课程设计锚定“铸牢共同体意识”

“既要让孩子们看发展,更要让他们悟精神。”潍坊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副领队、南木林县委常委、副县长刘润丛介绍,此次研学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围绕“铭记红色历史、体验传统文化、领略发展成果、拥抱海洋文化”四大主题,联合潍坊市委统战部精心设计研学路线。参与研学的学生来自西藏南木林县各乡镇,潍坊援藏工作组与南木林县群团工作部、教育局,注重向农牧区、偏远地区学生倾斜。“希望孩子们在文化碰撞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回望中了解党的奋斗征程,在今昔对比中见证祖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厚植‘民族一家亲’情感根基。”刘润丛说道。


济南:泉城风光里植下红色基因。研学首站济南,孩子们在山水与历史中探索。山东博物馆内,承载千年文明的文物让他们驻足提问,仿佛穿越时空;济南战役纪念馆里,革命故事与历史影像让孩子们眼眶泛红,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趵突泉边,孩子们诵读李清照词句,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大明湖畔,他们化身“小小生态观察员”,播撒生态文明种子;莱芜战役纪念馆的红色故事,更坚定了“爱党爱国”信念。






潍坊:非遗传承中触摸文化根脉。来到“世界风筝之都”潍坊,非遗魅力让孩子们流连忘返。临朐千晨研学营地内,他们亲手体验柿染与锤草印花,藏族少年多吉举着作品兴奋分享:“原来不用颜料,也能做出这么好看的图案!”青州博物馆里,从龙山黑陶到明朝状元卷,孩子们感受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潍坊风筝博物馆中,他们聆听风筝历史,触摸骨架体会匠心;高密泥塑产业园里,孩子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泥塑制作,画出憨态可掬的“泥老虎”;在王干坝红色教育基地,抗战故事让孩子们热血沸腾,红高粱小镇的文学氛围则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青岛:海洋情怀中激荡报国志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 藏族少女次卓在青岛海边欢呼。极地海洋世界里,他们近距离观察极地动物,探索海洋奥秘;五四广场上,“五月的风” 雕塑前,五四运动故事点燃青春报国情怀;世界奥帆基地的现代化设施,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祖国海洋事业发展。海军博物馆之旅最震撼。从老式军舰到现代化装备,孩子们沿海军发展时间线前行,了解其奋斗历程。“原来我们的海军这么强大!” 看到军舰模型时,孩子们挺直腰板敬少先队礼,爱国与国防意识深深扎根。




鲁藏情深:研学之旅既是播种也是启航

10 天研学旅程虽短,却留下深刻记忆。海军博物馆里的少先队礼,千晨研学营地的同心圆,红高粱小镇放飞纸鸢与希望,都是“鲁藏一家亲”的见证。“这次来山东,我看到了和家乡完全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了不同的文化。”藏族学生德吉在《我的山东印象》随笔中写道,“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将来,我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这是文化播种,也是梦想启航。”潍坊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领队、南木林县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王磊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鲁藏少年双向交流,拓展“研学 +”模式,让“石榴籽一家亲”理念生根发芽,引导孩子们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鲁藏一家亲”深情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