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拉孜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进入最为关键、最为吃劲的攻坚阶段。自8月6日起,拉孜县委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以“我是一名搬运工”“我是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奔赴各施工项目现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真情涌动的助力灾后恢复重建攻坚行动。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受灾群众也主动投身家园重建,干群携手、各族同心,在这片经历过灾害的土地上,共同谱写着共克时艰的动人篇章。
01
闻令集结:489面“红旗”插在重建一线
灾后重建,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县委一声令下,全县各级党组织迅速响应,广大党员干部主动请缨,火速集结。他们之中,有来自机关办公室的业务骨干,也有来自基层一线的乡镇干部。这一刻,他们拥有了共同的名字——“灾后重建攻坚队员”。489名党员干部,如同489面飘扬的“红旗”,迅速下沉到全县各个项目施工点位,与时间赛跑,同困难较量,筑起了一道道冲不垮的“红色堤坝”。他们的到来,极大缓解了一线施工力量短缺的压力,为重建工作按下了“加速键”。
02
双向发力:“搬运工”的温度与“志愿者”的智慧
“我是党员,我来搬!”这是回荡在砖石水泥建材间最响亮的口号,党员干部们组成的“搬运突击队”,成了工地上最忙碌的身影。沉重的砖块,压不垮他们为受灾群众服务的脊梁;大件的建材,挡不住他们奋勇向前的脚步。汗水浸透了衣衫,灰尘沾满了面容,肩膀磨出了血痕,但没有人叫苦叫累。每一块砖石的传递,每一袋物资的搬运,都凝结着对受灾群众的深切牵挂,都转化为重建家园的坚实基础。他们用最原始的体力劳动,诠释了最真挚的鱼水情深,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带来的力量和温暖。
搬运之外,他们化身“五大员”,为重建工作注入了智慧与温情。化身“环保员”,及时清理建筑施工垃圾,平整施工场地,引导维护脆弱的生态环境,确保重建与环保同步推进。化身“信息员”,精准收集群众需求,及时反馈施工进度和存在困难,搭建起了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信息桥”,让政策指令通达,让民情民意上传。化身“宣传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向群众解释重建政策,面对重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邻里纠纷,他们认真倾听、细心调解,用真情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纠纷。化身“质量员”,有的发挥专业特长、有的现场认真学习,时刻关注施工细节,协助监理人员进行力所能及的质量监督,用心守护新房的每一寸钢筋水泥,确保重建工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化身“安全员”,时刻绷紧安全弦,提醒施工人员按照既定要求规范操作,协助施工企业排查安全隐患,宣传防灾避灾知识,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重建成果和生命安全。
03
同心筑梦:成效里的民心与民族团结的底色
攻坚行动开展不过数日,变化已实实在在。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施工现场秩序井然,周边环境有效改善,群众焦虑情绪得到显著缓解。受灾群众看着日夜奋战、满身尘土的党员干部,无不感动:“这些干部是真来给我们干活儿的,共产党好,政府的干部好!”施工企业负责人也纷纷称赞:“党员先锋队给我们帮了大忙,不仅是劳动力,更是精神上的鼓舞和激励!”
此次行动已成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489名党员干部们用“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的实际行动,拉近了距离,增进了理解,加深了信任。在与各族群众并肩劳动、携手重建的过程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纽带更加牢固,民族团结之花在灾后的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这种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这种守望相助的磅礴力量,正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更加美好家园最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