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萨嘎县将作风建设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萨嘎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构建起 “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片” 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众多干部职工主动下沉一线,深入受灾群众中间,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全力协调解决重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他们每日坚守在施工现场,严格把控工程质量与进度,时刻督导安全生产工作,并积极向群众宣讲灾后重建政策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
抗震救灾一线,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2025年1月7日,日喀则市定日县突发 6.8 级地震,萨嘎县夏如乡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夏如乡党委、政府迅速行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挨家挨户开展灾情排查。经国家相关部门评估鉴定,夏如乡有78户475人的房屋属于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C、D级危房;另有268户1634人的房屋需要进行维修加固。
工学并举,两不误两促进
地震发生后,夏如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迅速组建了16支党员队伍,250余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奋战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最前沿。同时,28名下沉干部扎根灾区,全身心投入到各项重建工作中。在重建过程中,当地用工累计达2194人次,带动当地群众增收542488元。
在推进民生工程的同时,夏如乡丝毫没有放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乡村两级积极组织学习,累计开展学习61次、举办读书班 1期、组织党员培训2次、进行专题研讨30次,党员干部撰写研讨材料156篇,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20次,并建立相关制度4个。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教育,实现了党员干部及普通党员在学习和查摆问题上的全覆盖,形成了党建引领灾后恢复重建、经济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格局。
党群一心,共建美好家园
夏如乡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构建起多维联动的 “保障网”。推行 “三色” 网格分级管理模式,根据受灾程度将群众分为一般户、脱贫户、重点监测户,为每户建立详细档案,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在安置点成立临时党支部,创新 “板房党建” 责任体系,严格落实 “三包” 机制。
4月18日,夏如乡正式启动灾后重建工作,成立专项工作组,以 “三色” 网格为基础,推动9个维修加固试点项目顺利开工。深化 “四色党建” 品牌建设,组建红色服务队帮扶弱势群体、橙色服务队保障施工安全、绿色服务队守护生态环境、粉色服务队照料 “一老一小”。目前,旧房拆除工作进展顺利,重建工作正稳步推进。
夏如乡党委组织的28名党员 “先锋突击队” 在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调配机械设备,前往达孜村帮助72岁老党员米玛仓觉拆除旧房。活动当天,党员突击队员们身着统一的志愿红马甲,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搬运组小心搬运家具,确保物品完好无损;机械作业组操作设备,稳步推进拆迁进程。拆除旧房时,队员们细心取下 “共产党员户” 门牌,擦拭干净后妥善保存。旧房顺利拆除,家具也安全转运。米玛仓觉激动地表示:“党组织的关怀让我心里特别踏实,有了依靠!” 此次志愿服务不仅解决了老党员的实际困难,更是一堂生动的初心教育课,充分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也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党员突击队员们纷纷表示,将继续把服务群众的热情融入日常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安全护航,筑牢重建“防护墙”
为确保拆迁工作安全、有序开展,萨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县乡领导亲临一线指挥调度,组织两乡村 “两委” 成员、党员突击队、乡村专干及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他们穿梭于各个拆迁点,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同时深入群众开展安全宣传教育,详细讲解施工安全操作规范、防火防电知识、财产保管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置措施等,为拆迁工作筑牢安全防线。
如今,曾经遭受地震创伤的夏如乡正逐步恢复生机,生产、生活秩序日益正常。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指引,更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未来的日子里,萨嘎县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凝聚党群合力,向着建设更加美好家园的目标稳步迈进。
来源:萨嘎县委学习教育工作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