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今日日喀则

定结县灾后恢复重建统规分建民房建设项目全面启动

发布时间:2025-05-27 作者: 来源:定结县发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区、市三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县上下以“开工即决战”的紧迫感,确保高质量完成受灾群众住房重建任务,5月24日,定结县灾后恢复重建统规分建民房建设项目全面启动。


当日上午,定结县召开西藏定日“6.8”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规分建民房建设项目启动会,会议由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次琼主持,县委书记、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指挥长陶明君出席会议并讲话,在家其他县级领导出席会议,各乡(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会。


会上,边巴普琼同志对参会单位就围绕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统规分建民房建设项目从要件办理、资质审查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西藏自治区勘察设计院对民房建设进行了技术交底;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围绕工作目标任务作了表态发言;次琼同志在现场分别与施工单位代表签订了《西藏定日6.8级地震定结县灾后恢复重建统规分建民房建设项目军令状》。


会议指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上下齐心、攻坚克难。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将灾后恢复民房重建项目打造成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


会议强调,一是共绘发展之卷,同心同德升华政治高度。民房重建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乡(镇)、施工单位、监理等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提升责任感使命感,健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同工作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及时解决资金调配等问题,将重建工作与民族团结、生态保护相结合,既解群众急难又夯实发展基础。二是笃定赶超之志,只争朝夕加快建设进度。当前灾后恢复重建已进入关键时期,各施工单位要主动作为,保持打攻坚战的劲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前统筹谋划,制定民房建设计划表,推行“两班倒”“交叉作业”等方式,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双提升;严格落实县乡领导包保工作机制,定期调度并解决问题,形成闭环管理,保障民房建设高效推进。三是汇聚涓滴之力,多措并举提升行动力度。要汇聚政府、施工单位、群众等多方力量,统筹资金、用工、建材等资源,形成多主体协同、多措施联动、多方面参与的工作格局。四是秉持为民之心,攻坚克难传递民生温度。要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用通俗语言宣传重建政策,提升群众知晓率,稳妥做好维稳,及时回应关切,解决诉求,同步推进重建与民生。进一步挖掘先进典型,讲好党员干部和群众互助故事,营造党群同心氛围,引导群众支持参与重建。五是夯实发展之基,如履薄冰抓实安全工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强化施工现场监管,同步加强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排查施工场所和材料运输环节,同时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提升全员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确保灾后重建工作安全有序推进。


会议要求,一是要严守质量安全底线,打造群众放心的“精品工程”。各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严把施工标准规范,重点保障民房抗震设防等级、结构安全等关键技术指标符合标准要求,坚决杜绝偷工减料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培训及应急预案,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是要科学统筹施工进度,争分夺秒兑现“民生承诺”。县直单位和各乡(镇)要协同配合,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困难问题;各施工队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制定详细工期计划,倒排时间节点,调配各类资源,确保重建的民房按期交付。三是要践行社会责任担当,彰显企业为民的“初心本色”。各施工单位要发扬工匠精神,坚持质量优先,将每一栋重建房屋建成群众的“安心房”“暖心房”,向党和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用实际行动向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

当日中午,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组织参会的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企业前往郭加乡乃村统规统建项目民房建设点现场观摩学习。在施工现场,大家详细了解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措施,并对房屋结构、材料选用及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相互交流经验做法;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先进经验带回各自岗位,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重建任务,通过观摩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各方协同作战的信心,为全面推进灾后民房重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日下午,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召开统规分建民房建设项目施工技术培训专题会议,设计单位重点围绕项目施工技术规范、关键环节操作要领及易错易漏技术细节进行讲解,着重解析屋面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及细部节点处理技术要点,并针对县域内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差异,科学制定差异化基础施工方案和结构体系优化措施;设计单位技术人员就施工单位提出的施工技术问题作出了专业解答,确保技术规范深入人心,为高质量重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