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今日日喀则

7天,他们跨越日喀则10个县区……

发布时间:2024-09-10 作者: 来源:云端珠峰



9月1日至7日,受邀参加“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暨“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的40余名媒体从业人员走进日喀则,开展为期7天的采风之旅。

跨越日喀则10个县区,行程超3000公里,一路上,他们见证了日喀则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蓬勃活力,看到了生态保护所带来的绿水青山,感受了民族团结所带来的和谐氛围,更是体会到了不断提升的民生福祉所带来的美好生活,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向全世界展现了日喀则的朝气蓬勃、深厚底蕴和无限可能。



石榴花开别样红,民族团结情意浓


桑珠孜区江洛康萨社区是老城区民族成分最多,民族结构最丰富,多民族嵌入式居住的老社区,共有汉、藏、回等13个民族。

面对民族成分多、民族结构复杂、管理服务难度大的问题,社区始终把民族团结统筹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大局中抓紧抓实,以团结促和谐、以团结抓治理,总结探索出“党建引领促团结、发展经济促民生、深化教育促交流、示范引领促提升、共建共治促稳定、文化交流促融合、便民利民促民心、志愿服务促和谐、共度佳节促祥和、强化保障促实效”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十促法”,凝聚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共识,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区的稳定、团结、和谐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社区自成立后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等荣誉。



产业发展有势头,群众致富有奔头


在仁布县特色产业孵化园亚德细褐羊毛织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几十位技艺娴熟的女工正在有条不紊地操作着织机,机杼声不绝于耳,其所产出的亚德细褐精布具有所得布匹绵滑、舒软、透气、保暖、不褪色的优点。

传承亚德细褐精布制作技艺已有千年。此前因耗时耗力、缺少场地、缺乏资金等问题一度濒临失传的危险。如今借助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模式,不仅保护和传承了亚德细褐精布制作工艺,还成为了农牧民群众致富的新引擎。2023年,该合作社销售收入达1500万元。

据悉,2024年亚德细褐羊毛织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计划招工1000人次以上,计划产量达到5000万元左右,销售收入达到2500万元以上,销售点在西藏各大城市开业,实现其他省市少数城市实体店运营。

走进江孜县上海援建的阿佳格桑工坊,阿佳们正踏动脚下的踏板制作氆氇。

2023年,上海援藏工作队引入“上海工匠”郭秀玲创办的沙涓品牌,由其提供品牌、技术,开发了披肩、围巾、抱枕等产品,打造氆氇制作“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2024年1月,江孜氆氇产品亮相法国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得到了参展观众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在上海援藏工作队和江孜县的大力扶持下,去年有70余位阿佳前往上海氆氇研发中心参加培训,进一步提升手工氆氇产品编织技能。如今,学成归来的她们每个月能有近5000元的收入。同时,她们也成了一支带不走的技术团队,为有意愿从事氆氇制作的群众进行教学,带动了300余人从事氆氇生产。


守护生态美,造福当地群众


登高远望,一片绿海在微风中涌动着勃勃生机,这里是雅鲁藏布江北岸南木林县生态示范区。就在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沙肆虐的戈壁荒滩,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2002年,山东省潍坊援藏干部抵达南木林县,面对这片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荒滩戈壁,他们迎难而上、接续奋斗,誓要将这荒滩变绿海。经多方征询林业专家意见,科学制定栽树方法、精心选址,让绿色首次走进南木林县城,一举打破干部群众长久以来“高原种不活树”的思想禁锢。

2008年起,南木林县在全县实施三年造林绿化工程行动;2010年,南木林县在雅江北岸规划了总面积80平方公里的生态示范区,开展植树造林、人工种草、防沙治沙和封山育林等工作;2014年3月29日,西藏“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在南木林县艾玛乡正式启动,拉开了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帷幕。

截至2024年,示范区已累计投资2.4亿余元,植树造林3.6万余亩,栽植新疆杨、榆树、沙棘等各类苗木288万余株,保存率达到92%,基本形成了林成片、田成方、路成网、渠成系的生态建设大格局。

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建设以来,沙尘暴次数减少1/3,氧气含量提高5%、空气湿度增加10%,示范区内形成了更加宜居“小气候”,为黑颈鹤、赤麻鸭等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衍栖息场所。

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切实让当地群众享受到了生态红利。5000余亩荒地变成了良田,2万余亩耕地得到充分保护,土豆、青稞、油菜等主要作物产量大幅提升。

“实在是太美了!”游客大声感慨道。

在定日县珠峰脚下,来自广东、浙江、陕西、吉林等地的游客正在“我在珠峰很想你”“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下排队打卡。在众人的期待下,珠峰显露出了它的真容,众人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难得时刻,我与珠峰合个影成为此生最为美好的一段回忆。

据悉,今年18月,珠峰景区共接待游客40人,同比增长20%,收入8213元,同比增长0.6%

近年来,定日县不断加大珠峰大本营区域生态环保工作力度,持续加强大本营垃圾整治工作;对营地商户进行专人管理,每周对清运垃圾登记造册,每年与登山管理机构等签订环境保护协议书等,并制定了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县级挂牌督办制度等文件,多管齐下,有效维持珠峰保护区生态原貌,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端上“金饭碗”。



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安宁幸福


位于中尼边境的吉普村相传在1300多年前,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这里与送亲队伍分别,因而得名吉普村,藏语意为“分别”。这里有陡峭的绝壁、湍急的瀑布、茂密的原始森林……悠久的人文历史加之壮美的自然风光让这里具有发展旅游的先天优势。然而受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吉普村这片神秘之地鲜有人踏足。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当地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投入乡村振兴产业扶持资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铺路架桥提升村貌、兴建民宿成功将“美丽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业……

行程千里,调研采访团记录了太多的故事,有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有产业发展的奋斗历程,有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有民生改善的累累硕果,他们用笔尖和镜头让更多人领略到了日喀则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主编:坚参
编审:德庆白珍
编辑:多吉卓玛
记者:王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