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4月以来,一场场寻找“最美家庭”的活动让雪域高原热闹起来。活动旨在传承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互助的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和现代家庭文明新风,让最美家庭正能量在全社会产生强大的蝴蝶效应。这项活动契合了西藏广大家庭追求幸福和谐的愿景,激发了广大妇女爱家爱国的情怀,受到了千家万户的欢迎。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21个“国际家庭日”。响应国家计生委“人人健康,家家幸福”主题活动,让我们在寻访“最美家庭”的路线图上,走进几户平凡而幸福的雪域之家,从侧面去细品他们的家风家规,倾听他们的和谐故事,展示他们的文明风采,分享他们的家庭梦想。
昌都姑娘泽仁卓玛皮肤白皙、眼睛大大、鼻子秀巧,是个标准的美人,而她的汉族丈夫马海阳,一个陕北汉子,既不高大魁梧,也不英俊潇洒,皮肤粗糙黝黑,绝对算不上什么“高富帅”,这两个人,怎么就走到了一起,相亲相爱地生活到现在?
故事要从泽仁卓玛高中毕业应征入伍那年说起。那一年,泽仁卓玛成了一名消防战士,而日喀则消防支队士官马海阳因为业务好,被抽调到拉萨培训新兵,当了泽仁卓玛的班长,两人就这样在拉萨“有缘千里来相会”了。新兵培训过程中,泽仁卓玛被马海阳过硬的业务素质、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耐心细致的帮教所折服,而马海阳也对这个勤奋好学的漂亮姑娘充满了好感。可部队有严格的规定,士兵不允许谈恋爱,两人都把情感深深地埋在心底,谁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正式分配后,泽仁卓玛的队长也觉得这姑娘聪明好学,于是鼓励她考军校。这超出了泽仁卓玛的预期。她原本想在部队踏踏实实地服完役,回家有个工作就满足了,考军校,自己能行吗?在她不自信的时候,她又想到了班长的鼓励,仿佛看到了班长亲切的脸庞,就这样,泽仁卓玛报考了军校,并顺利考入昆明陆军学院。
在日喀则的马海阳,有一天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云南昆明的信,打开一看,原来是自己教过的新兵泽仁卓玛寄来的。虽然分别后两人也联系过一两次,都是泽仁卓玛向他汇报工作学习上的事,也知道她要考军校的事,可没想到她这么快就考上了,这么快就给自己来信,马海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后来的事情顺理成章,两人书信来往,电话联系,之后正式确立恋爱关系,并最终冲破阻碍组成了家庭。
童话故事里,当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结束了,而现实生活远非如此。马海阳是家中独子,在父母的传统思想中只能由儿子来养老,所以当马海阳把自己和泽仁卓玛的恋情告诉老人时,老人心里很不情愿。“娶了藏族姑娘,儿子将来就可能一辈子留在西藏,我们老两口年龄越来越大,以后怎么办?”马海阳只得安慰父母,说自己每年可以休假回家,等工龄满了可以退休等等。而事实是马海阳服役16年,只休过8次假,2012年底转业到地方,2013年又没有休成假,只能让妻子独自带着孩子回老家替自己尽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总得有所放弃。”马海阳说。为了让马海阳安心工作、生活,马海阳的父母每次在电话里都只是很理解地要求儿子干好工作,保护好身体,照顾好家庭,只字不提要儿子回老家的事。
“我们俩结合,妻子承受的压力更大,付出得更多。”马海阳说。当初听说泽仁卓玛要和马海阳结婚,泽仁卓玛的同学、朋友中就有人说得很难听:“你是不是找不到老公了,那么多离得近的优秀小伙你不找,偏偏找个距离远的。”泽仁卓玛的父母也是一肚子担心,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结了婚能过得好吗?的确,刚跟着马海阳回陕西时,泽仁卓玛也是十分不习惯,顿顿吃面食,睡硬炕,枕荞麦壳枕头,头几天她腰酸背痛。可时间长了泽仁卓玛也就适应了,公婆为了照顾她也尽量吃米饭,现在,她不仅能全部听懂陕北老家的方言,还爱上了老家的“洋芋擦擦”这道菜,成了一个地道的陕北媳妇。
在采访进行到一大半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从泽仁卓玛在单位不到20平方米的干部宿舍跑出去的女儿马欣怡又回到了房间,原来,她已经自己到食堂吃完了饭,小嘴都还没来得及擦。虽然只有7岁,正上小学一年级,可马欣怡早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从2岁9个月大的时候,马欣怡就和父母挤在没有厨房厕所、只有10多平方米的宿舍里生活了,直到去年才住进有厕所的新宿舍。小时候,父母半夜接到火警,两人都要出警,曾经把她吓得哇哇大哭。现在,她只会在父母出门时说一句“早点回来哦”。因为妈妈单位院子里没有一个同龄人,她除了偶尔和士兵一起玩,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跟自己玩,所以性格十分腼腆害羞。马海阳介绍说,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是和同伴交流的机会太少,自己也很少有空陪孩子、给她辅导功课,第一学期孩子总说听不懂,这学期才好一点。“没办法,这辈子可能注定亏欠父母、孩子太多,我们只能更加努力地工作,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泽仁卓玛半开玩笑说。
“国际家庭日”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个体单位。
1989 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InternationalYearoftheFamily),并确定其主题为“家庭:变化世界中的动力与责任”。此后联合国有关机构又确定以屋顶盖心的图案作为“国际家庭年”的标志,昭示人们用生命和爱心去建立温暖的家庭。1993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又作出决定,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Day for Families)。设立“国际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条件,加强在保护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国际合作。
今年5月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国际家庭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2014年5月15日是第21个“国际家庭日”,联合国将今年国际家庭日的主题确定为“家庭事关发展目标的实现;国际家庭年20周年”。中国纪念活动的主题是“人人健康,家家幸福”。
文章链接:http://epaper.chinatibetnews.com/xzrb/html/2014-05/15/content_538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