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打造“教育链+管理链+监督链+激励链+责任链”全链条机制,确保年轻干部始终处在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中。
一、建立抓在经常、扎实有效的“教育链”,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
加强年轻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也事关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但从实际情况看,年轻干部教育还存在不分层次“一锅煮”、贴得不紧“两张皮”、流于形式“挂空挡”等现象。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常讲常新、常学常得,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引导年轻干部消除思想堤坝“第一道裂痕”,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一是常念“真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要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年轻干部头脑,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三观”改造的切入点放在树立正确政绩观上,重点解决“为谁当官、为谁掌权、为谁服务”问题;把“三观”改造的着力点放在正确对待个人成长上,客观评价自己、辩证看待他人、正确对待组织,树牢“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理念;把“三观”改造的关键点放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上,坚定信仰以立德、牢记宗旨以守德、深化学习以明德、正确用权以行德、律己正身以养德。
二是常补“钙质”。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年轻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坚定理想信念是年轻干部必须上好的“从政第一课”,也是“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根本要求。一些年轻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理想信念动摇所致。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加强思想淬炼“培根”,加强政治历练“铸魂”,加强实践锻炼“强筋”,加强专业训练“健骨”,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防止随着职务升迁蜕变褪色、随着权力增大腐化变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本色。
三是常敲“警钟”。开展警示教育是常用的党员干部教育方法。年轻干部多是才出“象牙塔”,又进“政府院”,人生履历单一,自律能力偏弱,要想不犯错误、少摔跟头,就要借“他山之石以攻玉”。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领导干部上廉政党课、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引导年轻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特别是运用本系统本领域发生的典型案例,组织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年轻干部不做“案中事”、不成“案中人”,筑牢思想防线,守好纪律底线,不碰法律红线。
四是常吹“廉风”。国以家为基,家以廉为贵。“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拒腐防变的重要防线。要把年轻干部家庭成员作为廉洁教育的重要力量,通过发出家庭助廉倡议书、推荐评选“最美家庭”、举办好家风好家训宣讲等形式,广泛开展家庭廉政文化活动,引导干部家属争当“廉参谋”,常吹家庭廉政风;争当“廉管家”,常弹家庭廉政弦;争当“廉模范”,守住家庭幸福门,以实际行动构筑反腐防腐、倡廉促廉的家庭防线。
二、建立上下协同、全时立体的“管理链”,拧紧遵规守纪的“安全阀”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重用轻管、只用不管,发现问题不批评不纠正,致使部分年轻干部脱轨偏航,甚至“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走入歧途”。各级党组织要把年轻干部作为管理重点,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全方位联动、全员化参与、全过程管控,帮助把好成长“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
一是注重组织管。党管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年轻干部管理作为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的“硬核任务”,通过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了解掌握党管干部的相关制度规定,强化“管”的意识;通过岗位练兵、集中培训、经验介绍、示范观摩、结对帮带等形式,增强“管”的本领;通过严格思想汇报、组织生活、述职评议等制度,提高“管”的质量。
二是突出管思想。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偏一尺。要增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通过谈心谈话掌握思想动态,做好一人一事工作;增强思想工作的原则性,做到职务越高、标准越高,任务越重、要求越严;增强思想工作的导向性,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发现苗头及时提醒,遇到问题及时纠正;增强思想工作的实效性,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细致工作感化人、先进典型激励人,使年轻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
三是本级主动管。对年轻干部的管理,本级负有直接责任。但一些基层单位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比较突出,遇到问题绕道走,有了矛盾就上交,致使小问题累积成大问题、新问题演化成老问题。要坚持一级抓一级、本级负主责,对年轻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主动靠前解决,不搞矛盾上交;对一些棘手问题,勇于负责,敢于碰硬,贴上去做工作,力求把问题解决在单位内部、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是注重管育结合。育人是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有些领导对年轻干部管理的内涵理解比较狭隘,往往把管理目标定在能干事、不出事上,而没有把着眼点放在能成才、成大才上,存在只使用不培养的错误倾向。要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提高管理起点,鼓励年轻干部自学成才、岗位成才、送学育才,真正做到长本事真干事、能成事不出事,不断提高胜任本职的能力素质。
五是管好“八小时内外”。一定意义上讲,“八小时以内”是对年轻干部责任心事业心的检验,“八小时以外”是对年轻干部品质修养的考验。要实现“八小时内外”全时空全链条严管,强化自我管理,引导年轻干部自觉净化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远离是非之地、是非之事、是非之人;强化部门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强化家庭管理,看业余爱好,查社会交往,管行为轨迹,防止失察、失管、失控。
三、建立封闭完备、制约有效的“监督链”,构筑管权治权的“隔离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公权力正确行使,更好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监督对年轻干部来说,既是“紧箍咒”也是“保护伞”,既是“正容镜”也是“防火墙”。从现实情况看,缺乏外力的有效监督是年轻干部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各级党组织要高悬监督“利剑”,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让特权思想无处生根,让特权现象无所遁形。
一是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政治忠诚是对年轻干部第一位的要求。要把对党忠诚作为监督的核心重点,紧盯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情况,通过参加组织生活会、明察暗访、个别谈话、信访举报受理、线索处置等,着力查纠理想信念不牢、政治定力不够、宗旨意识淡薄、价值观走偏等问题,确保年轻干部政治上过得硬、信得过、靠得住。
二是聚焦抓早抓小强化日常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看到,年轻干部的贪污腐败往往是从小事小节上管不住自己发展而来的。要把监督抓在日常、严在平常、做到经常,防止年轻干部成长“黄金期”变成贪腐“危险期”。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多做“保健医生”,少做“外科手术”,“扯好袖子”才能防止“戴上铐子”;依托廉政档案画好“廉情画像”,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掌握“廉情”,预警廉政风险;结合案件问题做好对照反思、剖析原因、查找漏洞、深化整改,做细做实监督管理的“后半篇文章”。
三是聚焦权力运行强化重点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监督,要把监督“探头”对准权力,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权力在哪里集中、监督就向哪里聚焦。前移监督关口,立好规矩,明确哪些属于职权范围内能做、哪些是超越权限的不能做,提前打好“预防针”。加强过程管控,紧盯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大开支等,严把政策落实关、项目建设关、监督管理关和干部履职关,防止“项目立起来、干部倒下去”。强化监督制约,通过廉政报告会、岗位轮换、责任审计等,从根本上防止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物交易等问题发生。
四是聚焦热点难点强化群众监督。年轻干部从群众中来,又身处在群众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看得很清楚,对群众影响也很直接。要强化群众监督意识,明确监督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对事业、对家庭、对本人的负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敢于把热点、难点问题亮给群众,越是群众关注的事越要透明,越是容易出问题的事越要公开,使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新群众监督手段,探索“互联网+”监督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线上监督和线下监督深度融合,形成“人人可监督”的监督网络。
四、建立能任能免、有奖有惩的“激励链”,树正担当作为的“风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如何激励年轻干部奋发有为、担当作为,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要把激励年轻干部干事创业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动力引擎来抓,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创建擂台,激励年轻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一是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让有为者有位。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历来是关乎干部队伍战斗力、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特别是对年轻干部来说,用人导向就是努力方向,直接决定价值取向、影响人生走向。要把好实干导向“方向盘”,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挪位、乱为者丢位。提升选人用人透明度,坚持公开选人、民主选人,防止“暗箱操作”,变“在少数人中选人”为“在多数人中选人”,防止“近亲繁殖”。用好评价标准“指挥棒”,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做到政治不合格“一票否决”、实绩不突出“一律拿下”、品行不过关“一概不用”、廉洁有问题“一查到底”。
二是注重体现人文关怀,帮干事者解忧。年轻干部正处在事业起步阶段,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帮助解决后顾之忧,激励干事创业。认真落实定期体检、休假等制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婚恋等问题,以关心促安心、以热心促尽心,增加年轻干部的幸福感归属感。整治“文山会海”,简化工作程序,严控检查评比,把年轻干部从繁琐事务、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
三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针对年轻干部经验不足等问题,积极探索容错纠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容错纠错界限要厘清,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区分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无心之过与明知故犯、大胆创新与无视规矩、依法履职与滥用职权的差别,让年轻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容错纠错评估要科学,建立详细规范的操作流程,制定系统完备的权责清单,综合全面衡量,客观公正评判,确保处理结果经得起检验。要容错纠错两手并举,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认错悔错、既往不咎,不让干事者受委屈、不让改革者背包袱。
五、建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责任链”,形成闭环管理的“一盘棋”
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是一个综合性课题,各级党组织都有责任、人人都有任务。各级党组织要把党管干部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在行动上,构建明责、履责、考责、问责全链条,形成“大家一起做、一起主动做”的良好局面。
一是守土有责种好“责任田”。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责任,要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坚持党委书记负总责,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把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督办。纪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主动当好参谋员、协调员、监督员。其他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既管业务又管思想管纪律管作风,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是协同履责打好“整体战”。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不单是哪个部门、哪个人的事,各部门都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研究制定管理监督责任清单,拉单列表、建立台账,把任务分解到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人头。特别是机关党委、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要经常沟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遇有复杂情况或问题,可采取联合工作组的形式,集中力量研究解决。基层党支部对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负有直接责任,要树立“管理监督是责任、是爱护、是培养”的观念,营造大家管、大胆管、主动管、经常管的浓厚氛围。
三是严考促责用好“惩戒尺”。建立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责任机制,必须严格责任追究,否则再好的责任制也只是摆设,是虚责任、软责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出了问题,按照直接责任、间接责任、连带责任,严格追究各级、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责任,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责任追究到具体人头上,以刚性问责倒逼教育管理监督工作的有效落 实。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