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年前的卢沟桥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而在我们脚下的康马土地上,更早便镌刻着抵御外侮的英雄史诗。在七七事变纪念日来临之际,康马县中学一场特殊的思政课,将这段发生在雪域高原的抗英历史与全国抗战记忆紧密相连,让爱国主义教育扎根乡土、直抵人心。
思政课教师张越站在教室中央的地图前,手指先指向华北平原的卢沟桥,再划过雪域高原的康马县:“1937 年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的暴露;而早在 1904 年,英国侵略者的铁蹄踏入康马时,我们的先辈就已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防线。”
张老师详细讲述了江孜抗英战役中康马儿女的壮举:当时英军进犯西藏,康马群众组成的抗英队伍手持土枪、刀矛,在乃宁寺等地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他们没有先进武器,却靠着 ' 宁死不做亡国奴 ' 的信念坚守阵地,就像后来卢沟桥的战士们一样,用生命诠释着民族尊严。”
讲到佟麟阁、赵登禹将军殉国时,张老师特意停顿:"这些英雄与康马抗英的无名战士,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却有着同样的信仰 —— 保卫家园,寸土不让!"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同学愤怒地谴责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和平的珍视;有的同学则表示,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次旦玉珍同学激动地说:“通过这堂思政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国家富强的重要性。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一定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绝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同学们的讨论从历史延伸到当下,有人说要传承康马先辈的勇敢,有人说要像抗战英雄那样坚守信念,课堂里涌动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此次思政课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对七七事变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据悉,学校后续将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 "铭记历史" 从课堂走向实地,引导青少年在触摸家乡历史中厚植家国情怀,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