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是机关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做好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为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国家统计局组建课题组,面向国家调查队系统专兼职党务干部开展问卷调查,先后深入辽宁、黑龙江、河南、宁夏等地,与省、市、县三级调查队党务干部开展座谈交流,走访地方党委直属机关工委了解调查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系统梳理国家统计局加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做法,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发展路径。
一、国家统计局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坚持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作为提高机关党建质量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队伍结构、推动素质提升、强化责任落实,制定出台一系列符合时代特点、体现部门特色的制度举措,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务干部队伍。
(一)加强力量配备。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系统共有基层党组织2519个、党员15736人,专兼职党务干部共4000余名。其中,派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个调查总队及派驻15个副省级城市的调查队均设有机关党委,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包括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和机关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研究出台专职党务干部配备指导性文件,按照调查总队及副省级城市调查队机关编制人数配备专职党务干部数量,在不设机关党委的市级调查队增加1名正科级专职党务干部职数,充实机关党建工作力量。各调查总队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实际配齐配强专兼职党务干部,比如,安徽调查总队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调查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市县调查队严格按规定配备党务干部,确保有专人负责具体工作。
(二)优化队伍结构。统筹谋划党务干部力量配备,综合考虑年龄、能力、经历、学历等因素进行选配,确保机关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结构合理。突出抓好专职党务干部梯队建设,明确专职党务干部年龄结构原则上与机关干部年龄结构匹配,既注重干部“年轻化”,又侧重“老中青”结合。在党建岗位人员变动时严格落实压茬轮换,确保工作平稳推进。比如,湖北调查总队印发《湖北调查队系统2022—2025年党务工作人才发展规划》,在摸清全系统基层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党员学历、工龄、党龄、职务职级、履职和奖惩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中遴选出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作为后备党务干部重点培养对象。调查显示,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系统专兼职党务干部男女比例分别为50.13%和49.87%,性别结构均衡;35周岁以下、36至45周岁、46至55周岁分别占比36.77%、41.68%和14.51%,55周岁以上仅占7.04%,不同年龄段干部分布较为合理;研究生、大学本科学历分别占比19.27%、76.73%,整体学历水平较高。专职党务干部和兼职党务干部从事党务工作年限均呈现“橄榄型”分布,1—5年分别占比52.35%、54.1%,6—10年分别占比19.85%、19.52%,有利于实现党务干部队伍梯次储备、更替有序。
(三)健全培养机制。把专职党务干部选拔纳入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与业务干部统筹培养使用,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的原则,有计划地安排党务与业务干部双向交流,将优秀业务干部交流到党务工作岗位锻炼成长。调查显示,调查队系统17.86%的专职党务干部有从事统计调查业务工作的经历,73.93%的兼职党务干部为统计调查业务岗位干部。注重在党建督导、党内集中教育等重点工作、重大任务中培养锻炼党务干部,建立党务干部人才库,优先选用优秀党务干部参加巡视巡察。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和市县调查队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有序安排各级调查队党务干部到上级单位党务部门帮助工作、跟班学习。比如,江西调查总队建立党务干部帮带机制,建立建强党建业务带头小组,在党建督导时与基层党务干部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辅导交流;四川调查总队用好系统和地方两种资源,常态化开展川渝总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主动对标地方工委党建工作要求,夯实党务工作基准,在与地方基层党组织党建联建、互学互鉴中提升党务干部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激励担当作为。发挥述职评议“指挥棒”作用,建立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机制,每年开展国家统计局机关党组织书记、调查总队党组书记和市县调查队党组(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述职评议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考核结果按规定归入干部人事档案,并与干部年度考核挂钩。建立基层党建督导制度,由局领导担任各督导组组长,每年对局机关及调查总队党建工作进行全覆盖督导,督导结果作为被督导单位年度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各级调查队系统认真按照党建工作条块结合双向考核工作要求,既参加各级地方工委党组织书记述职,也结合实际对本系统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考核。比如,保山调查队创新分层管理模式,对专职党务干部实行系统党建、地方党建双考核双激励机制,将兼职党务干部党务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目标管理,激励专兼职党务干部担当作为。
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近年来国家统计局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为推动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但系统党务干部队伍在能力提升和专业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事系统党建工作的专职党务干部配备不足。从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系统党务工作实践来看,在实行垂直管理的各级国家调查队中,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在“块”上按照属地原则隶属各级地方机关工委管理,在“条”上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受上级部门党组管理,各省级调查总队机关党委专职党务干部要同时在“条”上落实国家局党建工作部署要求、“块”上对接地方工委工作任务,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较大,且市级调查队仅有1名专职党务干部,县级调查队没有专职党务干部,党建工作人员力量缺乏有效保障。调查显示,64.57%的调查队党务干部希望“配强人员力量”。
(二)机关党务干部履职能力还有待加强。党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但部分机关党务干部综合能力与新形势下党务工作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务干部理论功底不扎实,对党建工作缺乏全局性的认知和掌握。调查显示,69.95%的党务干部认为当前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理论水平不高的问题。有的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规律、党务工作程序不熟悉不精通,特别是县级调查队党务工作大多是兼职,缺乏专业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开展党建工作思路不宽、有热情无方法等问题。调查显示,31.45%的党务干部感到找不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融合的着力点。有的兼职党务干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思想还不够牢固,在党建工作上投入精力不足,处理不好抓党建与抓业务的关系。调查显示,65.12%的兼职党务干部认为在兼顾本职工作和党务工作上存在时间、精力冲突。
(三)机关党务干部教育培训覆盖面和针对性还不足。随着机关党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机关党务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务工作能力培训的实际需求更加迫切。目前,在各级党务干部培训中,培训对象呈现“两多两少”现象,即参加培训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较多,而从事具体党务工作的人员较少;专职党务干部较多,而亟需接受培训指导的兼职党务干部较少。从培训内容和方式看,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党史教育等理论层面的内容较多,机关党建工作实务、党建工作案例分析等实操层面的内容较少,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边学边练的实操教学、互动交流的案例教学、结合实际的情景教学等较少,培训成效不够显著。调查显示,在自身亟需培训的重点内容中,88.02%的党务干部选择“党建工作实务”,50.72%的党务干部选择“经验做法、案例交流”。
(四)机关党务干部评价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对于机关党务干部的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党务干部履行党建工作职责情况与考核评优、职务晋升等没有实现有效挂钩。有的单位在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上重工作轻队伍、重使用轻培养,工作中更多关注具体党务工作是否完成、质量如何,而对党务干部能力水平、成长进步关注较少,评价机制没有跟上工作步伐。特别是对于广大兼职党务干部来说,在业务工作之外还投入了大量精力从事党务工作,但在个人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中,由于缺少硬性规定和量化标准,这部分工作成效难以计入个人工作成绩,导致兼职党务干部工作获得感不强、内生动力不足。调查中,47.03%的专兼职党务干部希望“把专兼职党务工作经历纳入干部履历落到实处,在提拔晋升时优先予以考虑”。
三、深入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思考
新时代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既要发挥专职党务工作者的骨干枢纽作用,也要发挥兼职党务干部的主观能动作用,共同推动党建和业务相融互促,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一)提高思想认识,推动形成党务干部队伍保障合力。要从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持续强化党建工作大有可为、党务干部大有作为的鲜明导向,把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机关党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抓紧抓牢,支持保障统筹做好党务干部队伍规划,把专兼职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平台,让党务岗位和党务干部成为“香饽 饽”。
(二)优化选用机制,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建立完善专职党务干部选任机制,坚决把好政治关、能力关、素质关,把政治素养放在第一位,确保党性强、作风好的党员干部进入专职党务干部行列。分层分类制定党务干部选配标准,合理设置专职党务干部学历层次、工作经历、年龄结构和专业分布等要求,建好机关党务干部人才梯队。在选优配强专职党务干部的基础上,注重从优秀业务骨干中选拔兼职党务干部,力求在兼职党务岗位上培养一批既懂党建又懂业务、既能务实又能创新的复合型党务干部,为建设结构合理、梯次接续的专职党务干部队伍做好人才储备。
(三)完善考评体系,强化对党务干部队伍的正向激励。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对党务工作实行量化可行的目标管理,保证考核的规范化、制度化。着重加强日常考评,使党建工作考核既注重工作结果也注重工作过程。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将兼职党务干部工作量和考核情况纳入个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加分项,纳入所在党组织考核成绩,从制度规定上将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大力推动专兼职党务干部经历进履历制度落实落地,对专兼职党务干部的交流使用作出制度性安排,充分调动党务干部工作积极性。完善个人成长激励举措,在干部职务职级晋升等相关工作中加大对机关党务干部倾斜力度,重点考虑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党务干部,确保有为者有位。
(四)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党务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坚持“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不同岗位所需知识结构和理论功底设置针对性培训专题,实现机关党务干部“需求”与教育培训“供给”的有效对接。建立轮训机制,把机关党委委员和党支部委员纳入党务干部培训计划。以提升党务工作能力为关键,探索创新培训形式,引入情景模拟演练、案例分析教学等形式,引导机关党务干部对标对表明确职责要求,熟悉工作流程规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进一步激发党务干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五)搭建多维平台,提升党务干部担当履职能力。根据不同层级、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党务干部素质能力、思维理念、工作方式差异较大这一特点,努力拓展党务干部锻炼渠道,积极推荐选拔基层党务干部参与系统重点党建工作,加强与党建工作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交流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眼力、脑力、笔力,在复杂矛盾的工作中拓宽工作思路、激励担当作为。用好“条”“块”党建工作资源,鼓励机关党务干部参与上级及地方工委党建工作,积极学习借鉴属地党建工作经验,与系统外机关、企业开展党建共建,以更开阔的视野解决新问题、破解新难题,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能力。
【作者:国家统计局机关党委(党建办),执笔人:孙学光、于方、李有舰】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5年第3期